Read Full Paper

自信是首席执行官不可或缺的特质。自信能帮助首席执行官勇于承担风险、传达其愿景,并说服别人追随他们。但是当自信过头,变成自负或自大时,就可能使公司处于不利境地。

研究人员已经证明,自负的首席执行官导致其公司付出更高的收购代价,依靠内部融资而非外部融资,不适当地抬高盈利估算,并执行有损价值的兼并。

所有这些都使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席执行官的自大与风险承担之间有何关系,有没有什么因素能缓和这种关系。李家涛和唐翌踏入这一鲜有研究的领域,考察中国首席执行官的自大现象。

作者说:「风险承担是决策的根本,对企业的绩效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前鲜有研究考察高层经理的心理特征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以及这种关系的分界条件。在非西方背景下,尤其是中国的集体主义背景下,经理心理特征的影响也未曾得到研究。」

作者运用2000年2,790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证明首席执行官的自大确实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并且存在着能缓解这一关系的因素。

在这里,自大用首席执行官对公司过去半年财务绩效的过度评价来表示,财务绩效则以资产回报率衡量。作者发现,自大得分越高,公司参与风险承担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比如投资新技术或高科技。

当首席执行官有更多的裁量权或回旋余地可以自行其事时,这种关联就更强。在首席执行官兼任董事会主席的公司里,裁量权更大,进而加剧首席执行官的自大和公司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联。按研发强度衡量,有更多无形资产的公司,也赋予更多的裁量权。但在历史较悠久的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公司,这种效应减弱。

市场特征也影响到裁量权。如果市场「慷慨大方」,即能够支持持续增长,就会提高首席执行官的裁量权。持续增长以过去五年平均行业增长率衡量。当市场呈竞争性和异质性时以及市场不稳定和不确定时,其效应是相似的。

也有中国企业的独特特点所带来的效应。由政府委任的首席执行官裁量权少一些,因此在首席执行官的自大和公司风险承担行为之间表现出较弱的关联。国有性质有相似的效应,但效应不突出。

作者说,结果证明,企业应采取措施确保首席执行官的自大受到遏制。

作者说:「自信对首席执行官是必不可少的,适度的自信有助于驱策高管取得原本不可能取得的成就。但是当高管做过了头,自我膨胀,由此造成的自大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如果企业允许一位自我膨胀的首席执行官掌握太多的裁量权,那么自大可能会对公司的决策产生强烈的影响,并可能导致不适当的风险承担行为,进而可能显著影响企业的绩效。」

「在这种情形下,公司可能需要安排治理结构,比如使董事会保持警惕,将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分开,以此监督首席执行官的过度自信行为,并保护公司免于以自我为基础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