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公司越来越多地把信息技术(IT)外包出去,达到省钱、改进服务品质和获取稀缺资源的目的。在美国,外包营收远远超过7000亿美元,但交易绝不像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专家那么简单。当公司寻觅厂商担负战略性或转型IT举措时,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悬于空中。如何把这些不确定因素转化为合同条款?

尽管一些研究人员建议公司制定「严密」的合同,锁定尽可能多的结果和变数,但Anjana Susarla、Ramanath Subramanyam和Prasanna Karhade认为,即使是这样的合同,也不可能预见到一切。因此,他们认为,也许另一种做法更好,特别是对复杂的转型举措而言。

他们考查了合同条款,并发现把非价格激励内容构筑到合同中,比如延长合同有效期的选择,有助于打消可能因不确定因素而发生的非预期行为。

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关系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厂商投资不足问题,这可能会降低向该公司外包的价值。另一个是低效议价问题,在此情形下,公司或厂商都会发觉自己陷入了几乎没有议价能力的境地。例如,如果厂商要求的价格较高,那么公司可能会被捆住手脚,因为项目进行到一半,改用另一家厂商会付出很高的代价,而厂商在公司的项目中做出投资后,也会面临公司要求其降低价格的压力。

作者说:「根本的挑战是一方可以利用合同的不完整性从另一方榨取收益,从而有可能导致投资不足或低效议价,合称钳制问题。」

「之前的研究已经考查了定价或补偿在克服这个问题上的作用,但我们强调这个事实:合同在根本上是不全面的,非价格条款能在合同的架构中起到战略性作用。我们的论点是各方都受到反复互动所带来的回报的推动,从而担负起具体的投资,并降低低效议价的可能性。」

他们考查的非价格条款包括合同的广泛性、合同期限与合同的延展性。他们在103份签订于1992至2005年的美国外包合同中考察这些条款,以任务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为重点,作者认为这些是合同条款的重要决定因素。

他们发现,非价格条款同确实有助于克服钳制问题,对复杂的任务更是如此。

这类任务更有可能用较短期的合同加以处理,因为任务的复杂程度越高,不可预测性就越高,但也与合同的延展性相关。公司把未来可能会有的回报这个胡萝卜挂在厂商面前,因而能鼓励厂商做出投资,并降低低效议价的威胁。

作者还发现,有延展性条款的合同,续签可能性大于没有延展性条款的合同,且细节广泛的合同续签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说:「利用延展性选择,公司通过提供未来业务回报的承诺,在IT外包中取得成功,而任一方都不必投资于广泛的合约性防范条款,或因详细规定广泛合同而招致成本。」

「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深思熟虑和精心规划的合同设计选择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延展性条款等决策权在限制趁机议价和解决投资不足问题上所起的战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