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类别的先前知识能强化广告效应。营销商所面临的挑战是找到激发这种效应的最佳方式。仅仅呈现信息是不够的。如何呈现信息以及内容如何抽象,可在消费者评价上产生很大不同。
香港科大的 洪洁雯和Brian Sternthal的这一发现以四项研究为基础,证明如果信息给人以推进目标的印象,并以较为抽象的方式呈现,那么具备广泛先前知识的消费者会对产品作出较有利的评价。先前知识有限的消费者则恰恰相反,他们偏爱便于他们评估和比较的信息。
作者说:「我们的发现表明,先前知识与信息处理方式之间存在契合时做出的评价优于不存在这种契合时做出的评价。」
鉴于消费者评价信息时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这种契合就很重要。知识较丰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作出快速决定,并对其考虑的信息具有选择性。知识欠丰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在各种选择中间多番比较,并进行数据驱动型处理。
这些研究证实了这些观点,并证明它们促进了信息处理流畅度。当信息的呈现与其先前知识契合时,参与者发觉处理广告信息较容易,并对产品更有好感。
在信息抽象度方面也有类似的发现。一种更为抽象的信息,也就是「解释」水平较高的信息,对具备较多先前知识的人更有吸引力,因为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为什么可取上,从而向自己的目标推进。知识有限的消费者会偏爱较低的解释水平,以具体信息和详细描述为重点。
在其中一项有关MP3播放器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这些效应的一个实例。在解释水平高的描述中,MP3的一个特征被描述成「简便的菜单操作」,而在解释水平低的描述中,这一特征是这样写的:「触摸按键,即可按艺术家、专辑、歌曲名称等等选择歌曲」。有广泛先前知识的人,面对高解释水平的信息时更有好感,在总计7分中,得分为5.79,而在面对低解释水平的信息时,得分为4.74。同时,先前知识有限的人,面对低解释水平的信息时,对产品更有好感,得分是5.49,而面对高解释水平的信息时,得分是4.42。
作者说这些结果对营销实践是有意义的。作者说:「在针对类别知识广泛与有限的人群时,应运用不同的信息处理策略。当目标群体是具有广泛先前知识的消费者时,促进品牌效益合意性的高水平解释或许具有说服力,而目标群体是知识欠缺的消费者时,应该把重点放在针对产品效益可行性的低水平解释上。」
营销商也可以在呈现信息时更有效地细分客户,比如把知识丰富的消费者引导到网上购物页面,以符合其推进目标的需要。作者建议,营销商甚至可以考虑先举办教育性推广活动,使顾客具备相应知识,然后再推出与其知识水平相契合的广告活动。
BizStudies
让信息与消费者的实际知识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