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也许是最甜蜜的奖赏,但是,与许多事情一样,这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你不得不等待太长时间,如果你期待的东西是别人为你决定的,如果你事先对物件或经历想得太多,那么这种期待很可能会逐渐消失。
这些有关期待复杂性的发现源自Elaine Chan(香港科大前博士生,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学)与香港科大Anirban Mukhopadhyay对消费延迟以及选择是否起作用的研究。
其他研究已经发现,延迟可产生对立的效应,提高或降低期待,但哪种结果占上风却不得而知。选择似乎是一个因素,因为这些研究通常要求人们评估由实验者为其选择的东西。于是,作者决定要看一看当人们自主选择时会如何。
他们用「享乐」产品 - 戏票、音乐会票和巧克力 - 做三个实验,希望让人们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会引发期待感,从而能更深入地研究这种现象。
参与者被分成两组:为自己选择产品的人和由别人为其选择产品的人,他们需要在毫无延迟到最长延迟一个月不等的时期之后评估产品。不过,当他们自主选择时,没有显示出清晰的偏好,而是呈现出复杂的模式。
如果在选择和消费之间有一个星期的延迟,那么自己选择产品的人表示,他们更有可能去看演出或吃掉巧克力,并对这一经历作出了正面评价。这一发现比没有延迟或延迟两周或四周的情况要强烈。
相比之下,当选择是由别人做出时,评价和期待率在紧接于选择做出之后时最高,然后逐渐降低。
作者说,一种缺乏控制的感觉在起作用。作者说:「我们的理论是,如果个人本来就对活动感兴趣,那么自主和控制感只会影响内在动机和由此产生的评价。当选择由别人做出时,无论消费多么有意思,个人都会降低对延迟消费的评价。」
有意思的是,让人们专注于其期待也有削弱作用。在消费前要求参与者给自己的期待打分和评价产品时,他们给出了较低的消费后评价。
作者说:「其他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对不确定的结果做出预测,会导致消费者的活动愉悦感低于不做此类预测的那些人,这是因为预测行动把注意力集中在预测出错时的感受。我们所发现的消费后评价的负面效应,也许是由受调查者此前对其消费体验做出了预测而引起的。」
这些发现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对享乐产品的营销商而言。一方面,让代理商提供评估和建议并简化选择,可能并无助益,原因是这减弱了自我选择。
营销商可能还要考虑利用延迟对期待的效应,以便确定取消日程表,并挑选出收取消费和重新出售腾空座位的最佳时间。
作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前评估,对营销商而言可能不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在消费者消费前特别注意其预期的情况下,可谓事与愿违。似乎有一个消费者最期待其消费的最佳时间距离。尽管我们观察到的一周时间可能并不一律适用于所有情况,但建议经理能认识到其特定领域的贴切时间期限。」
BizStudies
自主选择何时能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