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个人投资者(香港称為散户),或一些对公司前景持有少量信息的人,能影响股价吗?过去十年,这个问题一直吸引了金融经济界的研究兴趣及热烈的讨论。一派的学说是传统的「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认為,缺乏有价值信息的人影响不了股价。另一派「行為学派」则一直认為个人「有可能」影响资產价格,但尚欠确凿的证据。

香港科大的Mark S. Seasholes与两位研究伙伴尝试以台湾的股票交易去探讨上述问题。他们特别针对以保証金帐户(港称「孖展」)作的股票买卖。研究这类型交易有几个好处。首先,99.3%这类交易都是来自个人投资者(散户)。第二,这些交易的总和佔整体交易量的四成,是一个相当可观的规模。第三,台湾的个人投资者一般的表现都落后大市,显示他们缺乏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大约九成的这些交易都被列為「进取」,表示他们有使用市场化限价单(marketable limit orders)。

每周,研究员会把台湾的股票,按照个人投资(散户)的买或卖,分类為五个等份。散户买的经验多会经歷先涨后回的逆转。散户卖股的经验是先趺后升。股票的变动,特别是逆转价格的中位数,显示散户对股价有大而短暂的影响。作者在经歷10周的股价逆转期后计算出242个基点的波动性价格影响。

有关股价逆转的幅度及期限都较市场上之前所录得的大很多。作者在论文中以一个经济均衡模型来解释这种中位价的逆转。这个模型及验证结果符合资金流动性提供者会向不耐烦的投资者(散户)要求回报,有关回报来自股价的逆转,意即流动性提供者会高沽低买。

该模型又估计流动性投资者的对冲需要会引致「交叉股价压力」。换句话说,散户买或卖某一隻股票时会影响到其他有关的股票价格。台湾股市的数据令Seaholes和他的研究伙伴验证「交叉股价压力」是否存在,并找出证据。

最后,作者在文中展现出证据,支持散户股价交易导致股票回报过份波动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