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种平台相争市场领导地位时,抢占市场先机能否赋予产品超越品质的优势?在经济学领域中,迄今为止的标准答案是「能」。QWERTY键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例子,尽管许多人认为该键盘是一个劣等平台,但在它率先出现在市场上后,就成了引领者。
不过,香港科大的Tanjim Hossain及其研究伙伴John Morgan认为,这一论点的论据在经济学实验室中站不住脚,实际上,市场总是追捧优等平台。
他们说:「即使有更好的选择,自我实现期望也能导致劣等平台取胜,这一观点现已成为经济学的准则。然而能说明这一观点的现代实例实在是匮乏得惊人。QWERTY键盘这个例子本身的正确性也甚有疑点,有些人认为鲜有证据表明QWERTY键盘的设计劣于其他键盘。」
「我们证明,市场总能设法以某种方式解决这类QWERTY键盘问题。我们用实验室试验,证明受试者从来不会受劣等平台的糊弄,即使它享有巨大的先行优势也不例外。」
设计试验时,他们先赋予一种平台垄断优势(大多数情况下是劣等平台),并在后来引入竞争。八十名参与者参加三期试验之一,每一期由15个周期组成,参与者被分成四人一组的团队,且必须决定自己站在哪个平台一边。
一旦竞争者出现,且参与者能在劣等或优等平台之间做出选择,结果就毫不含糊了,即使操纵各种条件来推进劣等平台也是如此。
作者说:「在每一实例中,市场都向单一平台倾斜,但在所有实例中,市场所倾斜的平台都不是劣等平台。尽管赋予劣等平台最初的垄断优势,且该优势的持续时间在市场预期使用期限中占整整33%,也是如此。无论劣等平台的准入费高低,都是如此。即使让劣等平台在优等平台之后推出市面,以引起人对它产生新鲜感,也仍是如此。」
这类操纵有一些短期效应,但不能持久。当优等平台被引入且成本较高时,其市场份额的累积较慢,但经过四个周期后,它就达到90%的市场份额,并稳步保持这一份额。
当优等平台率先享有垄断优势时,它在新的劣等平台引入后丧失了一些市场份额,但这种新鲜感效应仅持续了两个周期,优等平台的份额就很快回到100%。
作者说:「从QWERTY键盘经济学最初出现在《美国经济评论》,迄今差不多已有25年了。其在知识界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现已公认为传统智慧,而非违反直觉的东西。尽管QWERTY键盘效应的确具有很有意思的理论上的可能性,但这种现象缺乏现实事例,而现在又缺乏实验室的事例,这使我们断定,与其说这种危险存在于市场的现实状况中,不如说存在于理论家的头脑中。」
BizStudies
品质战胜先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