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 (中华电力 )为香港八成居民供电,凭百多年来经历包括非典肺炎疫症和其他重大事件的经验,令公司更加懂得如何应付目前的新冠疫情。中华电力集团总监及副主席阮苏少湄呼吁,在当今困境下,市民应多关怀他人及互相分享知识。
「变幻才是永恒」这说法虽是陈腔滥调,但这却是历久常新。
这一年的确见尽不少变化: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造成不明朗局面、地缘政治紧张及环球市场忧虑。但企业在这时刻,更须要保持冷静,制定策略并奋力向前,中华电力集团总监及副主席阮苏少湄说。
这家119年历史的公共事业公司,历尽不少挑战,但这却令公司变得更强大、更有智慧。
「我们较其他行业幸运,因为即使停工,市民仍须使用电力。」但阮太表示公司亦难免受全球供应链及同事出行受制等影响。
「我们从世界各地采购大量物料、器材和服务,一些项目难免会受到影响。例如专家不能到场提供协助,公司亦有雇员滞留在某些地区。」
当发生紧急情况要尽快解决时,有赖管理层的应变能力、同事努力不懈、合作伙伴稳当可靠,加上零件器材的策略性库存,问题都得以纾缓。「经常准备就绪,是至为重要的。」
阮太说,公司在2003年非典肺炎疫症期间汲取了经验。自此,中华电力已为处理同类事件做好准备。公司存有保护装备,顾及保护员工的必要性,采取包括遥距工作及将工作队伍分组,减低互相感染风险,以及缩短与顾客面对面服务的时间。
「我们幸好有一定经验,所以一旦须要行动时,反应便相当快。」她谈及最近的疫情时说。
目前,要切实考虑的是,中华电力应如何为下一步准备?阮太认为,疫情过后的环境,并不是病毒消退、一切恢复正常般简单,而是充满不明朗因素。
「这场疫症影响全世界,环球动态及地缘政治通通都变了;各国开始醒觉,彼此可能太倚赖互相的供应链。」
「在西方国家与中国,若干程度上包括香港,也存有地缘政治的考虑。」她补充说。「在制定策略和作出投资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不明朗环境
商界的前景,便是在不明朗因素下继续营运,并要接受这新常态。阮太相信变幻才是永恒。
「即使有疫苗,预计目前的情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没必要等待一切恢复正常,反而应视之为新的营运环境,继续向前迈进。」
与其他受重挫的行业相比,作为公共事业的中华电力,在电力使用量方面所受的影响较轻。虽然酒店及零售业的用电量下跌,但住宅用量上升可予抵销有关跌幅。
中华电力向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援助有需要人士,提供优惠,以及捐助消毒剂和口罩。
阮太强调,在逆境中,商界领袖更应尊重及与持份者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自强不息,并须明白其他人的困难,要重视与包括顾客、供货商和雇员的关系。」
阮太指出,面对全球危机,企业必须优先照顾员工及持份者的福祉。「我们应留意,员工在疫情下可能身心疲累,这会影响业务运作,所以必须关心他们。」
在疫情下,中华电力推出照顾员工的特别举措。阮太说,有些中华电力的香港员工以往每天都要跨境到广东省一带工作。 关闭边境使一些同事长时间与家庭分开,他们的精神健康情况值得关注。
雇员福祉
中华电力非常重视员工的福祉,公司获国际人力资源机构Randstad颁发 2019年全球十二大最具吸引力雇主的殊荣,并跻身Randstad 2020/2021「名人堂」,是本港首间企业获此荣誉。
阮太相信,新冠肺炎提醒人类是何等脆弱。她又认为环境和气候变化,是疾病爆发的部份成因,因此电力供应行业应致力减低碳排放。
阮太表示,保持积极思维也很重要。「有人曾说,不如意时,不妨静下来,稍后再看看,通常发觉情况并非如初时想象般差。」
「人类自古以来,虽然没有今天的新知识,但仍能克服无数困难。既然今天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有更多机会分享知识,深信只要大家努力,也要多点信心,必定能渡过难关。」
我们没必要等待一切恢复正常,反而应视之为新的营运环境,继续向前迈进
弹性工作安排
除香港外,中电集团亦投资于亚太区的能源业,在中国大陆、印度、东南亚、台湾及澳洲均有项目。由于这些国家实施的旅游限制各有不同,集团的管理人员与7,900 名员工主要倚赖科技连系,进行遥距工作,不少人开始接受留家工作的概念。阮太说凡事有危便有机,当科技可做就如弹性工作安排等成事,创新和科技的蓬勃增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