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另类宏观经济数据作为投资决策指引,内容摘录自一篇获奖论文,值得细读。

商业卫星能让投资者掌握先机,预见政府公布的数据

(左起) 科大商学院金融学系 Abhiroop MUKHERJEE 教授、George PANAYOTOV教授、博士研究生 Janghoon SHON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以至投资界都倚赖政府公布数据,才得悉各个主要市场指标,例如原油库存、农业生产、出口量等。

可是,新科技的应用正带来重大变革。现在商业卫星可以绕开政府获得这些重要信息,让投资者掌握先机,预知政府公布的数据。

科大商学院金融学系 Abhiroop MUKHERJEE教授、George PANAYOTOV教授及博士研究生 Janghoon SHON 最近重点研究卫星数据的发展。他们的研究论文以《天眼:私营卫星与政府宏观数据》(Eye in the Sky: Private Satellites and Government Macro Data) 为题,探讨卫星所得的预测如何影响政府数据的感知价值,量度政府公布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从而计算市场对政府宏观数据的倚赖程度。

这项研究可令资产管理行业及亚太地区受惠,难怪获得由特许金融分析师公会亚太研究所(Asia-Pacific Research Exchange of the CFA Institute -ARX)及墨尔本特许金融分析师公会(CFA Society of Melbourne - CFAM) 联合颁发的 CFAM-ARX 最佳论文奖。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影响巨大,原因如下:首先,研究指出今后将更易分析宏观趋势的不明朗因子,且政府对这类数据的控制力势将减弱。其次,研究显示卫星可集中观测数个重要地点,例如中国的制造业中心,这些地方对估计特定的宏观变量格外重要。第三,研究亦顾及云量遮盖原油贮存设施等因素,以免明显影响卫星图像的准确度及解读质素。

政府数据问题

不论个人投资者、企业或国家实体作出决策时,宏观数据向来是最重要的参考。私人企业如要自行从各来源收集数据,往往因花费高昂而难以实行,所以市场普遍依赖政府提供数据。

这就衍生出多个问题。以常规方法取得的宏观数据,也可用来衡量政府的经济表现,这就有可能出现利益冲突。即使美国等先进经济体,各界对政府数据的信赖程度「远非绝对」,因为数据可因政党立场不同而差异甚大。

政府数据的公布并不频密,且多有延误,常令某项议题的宏观变数不断发酵,直至公布当日方能化解。笔者认为,这种「发酵」经常显著影响该段期间的价格走势。

随着卫星图像质素日渐改良,市场取得宏观信息的途径也产生相应变化。为说明这个现象,研究团队运用简单的辨识策略,目的是评估卫星传送的独立估计数据对政府某特定公布价值的影响。研究将阴天(即商业卫星不能「看见」主要工业核心地点的日子)与晴天(即卫星能「看见」相关地点的日子)的资产价格数据相互比较。

「市场对美国原油及中国制造工业的卫星宏观估计数据甚感兴趣,于是我们就把上述方法用于这两大范畴,」Mukherjee 教授表示:「我们的证据显示,在这两大范畴中,卫星数据显著改变了市场对政府宏观数据的倚赖。」

虽然这种另类数据缺乏准确性,且只能展示数个经济领域的状况,但却已发挥了重大作用,原因是量度少数选定地点(例如生产中心或瓶颈地带)的经济活动,通常已足可掌握整体情况,从而作出良好的整体估算。

玄机「管」中寻

在美国,原油通常以输油管运送,只有在少数地点,例如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及伊利诺伊州的帕托加等小镇,方有数条输油管纵横交错,形成供应链的枢纽,而全国原油贮存设施大部份位于这些枢纽。研究团队于是集中观测这些地点 ,并以「随机」方式处理所得的卫星数据。

原油通常贮存于油库内,而油库顶盖则会随油量多寡浮沉,只要在晴天时观测上盖投射入油库的阴影,即可估计到贮存的油量。

研究发现,于天阴多云期间,卫星不能传送清晰图象时,政府公布的原油库存量会明显影响油价走势。但在天气好时,部分交易员早已由卫星数据窥见库存量,故此政府公布对油价的影响不大。

研究以相同方法评估宏观数据于中国制造业活动的影响,集中于广东、江苏、山东及浙江,这四个省份合占全国整体产量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研究发现,每月发布的经济表现指标─采购经理指数(PMI) ,在有卫星数据时,PMI敏感股份及整体股市指数所受的影响较少。

尽管研究得出上述结果,笔者提醒各界不要仓猝下定论。「即使卫星数据变得非常准确,政府在确认数据方面依然发挥一定作用,也许更重要的是,政府应更广泛、更公平地发放宏观数据,」笔者如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