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越来越多顶尖大学毕业生选择投身创业行列,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对此现象,感到十分欣喜。

创业精神是香港的宝贵资产,过往数代也凭这份精神建立和振兴本地经济。「香港能有今天的成就,有赖前几代人所发挥的创业精神」 任景信说。

数码港营运的数码科技园区,致力培育和扶植香港初创企业,对初创生态系统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任景信于信息科技行业拥有超过30年丰富经验,在2018年初执掌数码港,担任行政总裁。成为数码港行政总裁之前,他已出任数码港董事局六年之久。

任景信认为,选择创业的顶尖大学毕业生,相对上会较有历练。数码港提供多项培育计划和各类资源,连同其他公私营机构的支持,共同构建一个能丰富创业体验的生态系统。

数码港透过各项计划,为青年创业家提供资金、免租工作间及其他所需支持。无论业务最终成功与否,毕业生都能在最低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宝贵经验。他表示,对毕业生而言,这是「不会输」的经历,但却有机会为他们带来光明的前途。

香港「独角兽」

数码港的培育计划及资源集中在六个范畴,包括三个商业应用群组 (金融科技、智能生活及电子竞技与数码娱乐) ,以及三个科技范畴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及网络安全) 。

任景信预期在未来几年,这六个范畴将孕育出数间本土独角兽(unicorn)。「过去两年,数码港已产生了四间独角兽,再过几年,如果宏观环境保持强劲,我们可能有超过十间。」

任景信致力将数码港打造成一个数码科技主题园区,向公众和持份者展示最新的技术、科技产品,以及可以推出市场的初创解决方案。数码港已经开始在园区应用其初创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在智能生活概念店设置智能售卖机,以及在健身中心安装智能镜,让虚拟教练指导用家健身。这些安排的理念,是将崭新的商业模式结合到数码港园区日常运作,以便青年创业家透过实际营销,取得实践经验,同时让数码港的访客和租户,亦能受惠于创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这个培育创新的基地已经准备扩展。香港特区政府2019-20年财政预算案,预留了55亿港元供数码港作未来发展之用。数码港第5 座将在现有的119,000平方米楼面上,新增66,000 平方米楼面,用作增设办公室、共享工作间、会议场地及数据服务平台等设施。

现时的海滨公园亦将予以扩展及加设智能科技设施。扩展计划预期于2024年完成。

跨界别人才

除了必要的基建、资金和支持服务外,香港的创科生态系统要成功,必须具备相应的科技人才。对此,任景信表示乐观,「新经济需要的人才是跨领域和精通科技的,而香港的大学正在培养这样的人才。」

他举例说,在金融科技界便拥有能融汇科技和金融专业知识,能够缔造新商机或崭新数码资产的人才。

他又建议︰「有能力创建创新商业模式的人,发展机会多不胜数。例如,他们可以将现有的成熟技术,以创新的方式应用,香港科技大学的商学院和工学院亦可考虑进一步加强合作。」

5G 及物联网亦另一个可供跨领域发展和构思的范畴。「如果你希望善用5G 和物联网等科技,便不能只困在现有的科技框框内。」 任景信补充说。「5G 和物联网可能非常技术向,但智能装置与用家体验息息相关,需倚赖科技和UX/UI设计两方面知识的结合。」

未来展望

任景信表示︰ 「香港科技生态系统将全速增长。」

在宏观层面,大湾区经济发展规划及一带一路的倡议,为香港带来空前机遇,让香港尽展优势,继续担当东西方国家的桥梁及发挥连系者的角色,配对资源及机会。

香港可藉此吸引如广东等邻近地区的创新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可利用香港作为跳板进入海外市场,而香港亦可为海外创新者打入大湾区和内地市场。

关键的是,相关持份者是否已经准备就绪。「如果我们不把握这些机会,便有可能落后于人」 他说。

任景信相信,要避免被抛离,就要做好把握机遇所需的协调工作。数码港正与商界的持份者及公营机构如香港科学园,以及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及科技大学的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等五大研发中心紧密合作,确保初创能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资助、计划和服务,协助他们的业务迈向成功。

任景信认为,要发展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协同效应最为关键。「我们的要务是连结『对』的人,而香港向来擅长于这工作。」

新经济需要的人才是跨领域和精通科技的。」
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

数码港简介

  • 数码港为一个创新数码社群,云集约1400间数码科技公司
  •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资拥有,并由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 集中发展三个应用群组:金融科技、智能生活及电子竞技与数码娱乐;以及三个科技发展范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及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