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经济下,我们的新一代比过去更需要掌握创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这些特质将有助他们在不断转变的市场上发挥所长,茁壮成长;因此,香港科技大学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

推动创业和创新需要完善的生态圈,以及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科大商学院作为汇聚商业和科技人才的学府,在推动创业和创新方面可担当积极的角色。

今期内容汇聚各界观点,探讨香港要成为创业之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有幸邀请了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先生接受专访,杨局长解释本港企业家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有能力创造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新经济领域。我们亦邀得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景信先生剖析如何支持本地初创企业成为独角兽(Unicorn) ,而香港科技园行政总裁黄克强先生为新晋企业家作指路明灯。

「兰桂坊之父」盛智文博士对创业、创新了如指掌,且听他如何鼓励当代年轻企业家。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女士解释中国能快速发展科技生态圈的因由。叶氏家族慈善基金主席冯叶仪皓女士分享其机构的一个重点 — 支持社创与创新,且听她娓娓道出个中原因。

创新之路充满挑战,困难包括在于如何把创意转化成可行的商业模式。学院喜见从事各行业、身处不同国家的校友均能迎难而上。例如科大商学院 EMBA课程校友饶翔在内地成立了安讯科技公司,开发金融服务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凯洛格-科大EMBA校友Victor RUIZ 在港推出actiMirror智能镜子,为购物带来崭新体验,业务现已扩展至欧洲。工商管理学士BBA校友程洁创立的公司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跨国移动电源共享平台。另两位MBA校友则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在印度工作的Abhinav PANDEY加入当地主要企业家培训公司iB Hubs,积极推动印度的初创企业发展;叶氏家族慈善机构顾问冯敬良完成MBA后,转投饶富意义的工作,为社会企业家出谋献策。

我们的校友和教授努力不懈,积极推动知识交流。香港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执行董事兼MBA校友周骆美琪女士亲自撰文,解释香港的创业生态及新一代企业家的特质。Marie ROSENCRANTZ教授论述如何协助学生了解社会企业精神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让他们参与共建社会的工作。金乐琦及彭倩两位教授一起探讨亚洲家族企业如何培育创新精神及对新科技的取态。

高兆明教授和丘菡妮博士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揭示出一个被忽略的议题 — 董事会在初创企业的角色;两位更就如何藉首次公开招股(IPO)扩大初创企业规模提供实用建议。

此外,位于商学院大楼的创业孵化中心已经落成,同学即将可使用这共享空间实践理念。这现代化设施可配合我们强化后的课程内容,既令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受惠,又可进一步推动和支持创业和创新文化。

创新和创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可望为各界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希望今期内容可引发讨论和有助鼓励创意,为推动香港创新之路作出贡献。

院长
谭嘉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