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科大25周年,《Biz@HKUST》有幸访问科大商学院首三任院长。他们对未来的愿景学院迅速发展成国际知名学府,亦为我们奠定今天坚实的基础,继往开来,续创佳绩。

科大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于1990年聘请了首批四位资深教职员筹建科大商学院,陈玉树教授是其中一位,他们在当时科大仍是一个建筑工地的环境下,展开了甚具挑战的创校工作。

陈玉树教授于1993年获委任为商学院创院院长。在他领导下,凯洛格-科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于1998年开办。该课程在《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2016年排名中再度位列榜首,七度荣膺全球第一,能取得今天骄人的成就,实有赖当年两位高瞻远瞩的院长签署该课程的合作协议。

在90年代初,EMBA于亚洲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陈教授留意到区内有不少高级管理人员,均愿意远赴美国和欧洲修读EMBA,他预计如亚洲能成功开办一个世界一流的EMBA课程,

一定会受欢迎。虽然科大当年在世界上仍寂寂无名,但他曾在凯洛格任教,与时任凯洛格管理学院院长Don Jacobs教授相熟,造就了携手合作的良机,率先在亚洲推出首个合办的EMBA课程。

是次敢为人先的决定带来了可喜的成果。陈教授谈及该课程成功因素时表示,科大与凯洛格合作带来独特的优势。 「当年,西方学府多数是自办EMBA课程的,而我们透过两校合作,能发挥两所学府的优势,为课程学员创造宝贵的学习体验,而今天这合作模式已成为亚洲其他大学争相仿效的对象。」陈教授同时赞扬当年的创辨课程主任戴启思教授,他为课程厘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

万事起头难。陈教授回忆道,科大商学院创院首年仅有12位教职员,但他们雄心勃勃,计划在短短六年内将教职员人数和学生人数分别扩充至140人和2,500人,发展速度可谓史无前例。

为组建一支强大的教职员队伍,陈教授打了无数越洋电话,希望游说一些优秀和资深的海外学者加入科大。他相信追求卓越学术成就,有助学院迅速建立国际声誉。

陈教授表示:「我们致力吸引具创新和富冒险精神的学者。创校校长吴教授誓将科大打造为亚洲最佳学府,我们在游说海外学者加入科大时,亦积极阐述这愿景和承诺。」

陈教授有丰富的大学行政经验,因此,后来他获委任为科大学术副校长,于2007年更上一层楼,获委任为岭南大学校长。

陈教授表示,在科大服务16年,让他有机会了解商学院乃至整间大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它们各自的挑战。他将这些知识带到岭南大学,并领导该校发展,直至2013年退休。

[img]/files/Chief_Exective_Toasts_P6057_07_017.jpg[/img]

陈家强教授早年在美国任教达九年,于1993年加入科大,并于2002年获委任为商学院第二任院长,领导学院于管理教育及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领先地位,为学院作出重要贡献。

陈教授表示:「我们的使命是让商学院登上世界舞台。科大给予商学院不少自由与机遇,让我可带领同僚以创新的精神迈步向前,例如率先推出多个课程,包括与凯洛格合办的EMBA课程、科大MBA课程及环球商业管理本科课程。」

陈教授表示,他最难忘的其中一件事,是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首次跻身全球十佳榜,当年科大在礼宾府举办庆祝活动,令他倍感鼓舞。

这是该课程首次跻身备受推崇的国际排名前列位置。陈教授强调,此合办课程的成功建基于多项因素,包括出色的教学团队及卓越的学术成就。

「聘任教职员和挽留人才对任何世界级商学院都非常重要。除吸引人才外,我们需要创造有利的环境,鼓励教研人员积极上进,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学者,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出色的教授。」

「科大拥有一套模式去培养优秀的本地教研人员,鼓励他们努力钻研学问,回馈社会,因此我们的学术水平能不断提升,逐步取得更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及声誉。」

自2005年起,科大商学院一直在美国德克萨斯(达拉斯)大学《全球100所顶尖商学院研究排行榜》中高踞亚洲排名首位。陈教授补充道,卓越学术成就不仅取决于获顶尖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数量,还体现在教研人员对社会和学生的正面影响力。

2005年,陈教授为商学院展开另一个项目- 建设新商学院大楼。今天大楼已落成,可满足学院不断发展及扩充的需求。

投身公共服务

陈教授鼓励当下的商科学生培养创业及创新精神。他指出,一些在港深造的海外留学生视香港为创业的理想基地,相信商学院可让更多学生有机会透过体验成功的初创企业去取得灵感。

陈教授一直活跃于学术界、致力投身公共服务。凭他在财经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对公共服务的热诚,于2007年获委任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担任商学院院长期间,我有机会为学院制定愿景及领导学院发展。对于我现在为香港金融市场定位的工作,这经验实在非常宝贵。」

[img]/files/2_0.jpg[/img]

郑国汉教授于2009年获委任为商学院第三任院长。商学院在他的领导下日益壮大,多个课程屡创佳绩。作为著名经济学者及科大创校成员,郑教授除见证了区内经济 的起落,更喜见学术界有机会参与及协助决策者解决实际的金融危机。

郑教授服务科大逾20年,他表示最难忘的金融事件莫过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郑教授表示:「在港元受海外投机者追击时,我们在报章发表文章,并举办研讨会,2012年,郑教授与校友及教职员同庆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荣登榜首。借以倡议更多人深入探讨这问题。此外,商学院部份对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同事,就如何捍卫港元联系汇率,以及避免香港重现亚洲国家的经济动荡局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采取兑换保证形式,向本地银行提出港元「认沽期权」,这方案正是由商学院当年两位教授陈乃虎和陈永豪提出(双陈方案)。此方案最初受误导而被批评,但最终被金管局采纳,以美国式「贴现窗口」加兑换保证,并厘定实施期限,最终成功挽回公众对港元的信心,有效防止港元遭受进一步投机性追击。郑教授表示:「这一事件彰显学术界可为政策制定作出贡献。」

他还补充道,在90年代,科大才刚起步,透过这些和其他对经济政策的分析及贡献,让商学院逐步获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优势与声誉

谈到声誉,郑教授提及另一件记忆犹新的事。他于1992年3月初次造访科大接受面试时,与载他前往科大校园的的士司机交谈,被问及科大是否提供学位课程,这问题反映科大早年仍是一所鲜为人知的学府。

科大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将科大定位为一间着重以研究为主的大学。郑教授意识到这定位有助科大这所年轻大学迅速提升声誉。商学院本着这信念共同努力,例如一些资深教职员在《信报》上开设专栏,与本地读者分享他们在经济及金融领域的真知灼见。

郑教授表示,除了在研究上的实力及质素外,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亦同样重要。科大取得的声誉能为学生、校友及世界各地传递正面的信息,吸引高质素的学生及教研团队,有助学院进一步发展。

郑教授在任院长期间,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连续五年荣膺第一,MBA课程上升至全球第6位的新佳绩。此外,学院继续保持卓越的研究实力,蜚声本地乃至全球。

郑教授2013年9月接替陈玉树教授,出任岭南大学校长。恰巧的是两位前院长均先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郑教授表示,他与商学院部分创院成员仍保持密切联系,不时聚首一堂,回顾学院的历史点滴和关注学院的最新动态。

[img]/files/3.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