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有福。在叶氏家族慈善机构支持下,科大试办崭新的「公益创业及慈善投资」课程,并设立由学生主导的「慈善投资基金」,为学生提供平台,协助社企制度方案,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并参与基金的投资决策。

该带学分的选修课程自去年开始试办,接受各学系的本科生及硕士生报读。课程设计结合课堂讲学丶业界专家分享,以及与社企合作的投资方案。学生分成不同组别,与社企合作制订业务发展和融资方案,以比赛形式角逐慈善基金投资款项。

[img]/files/Content/Uploads/Team 1-7482c5b7-f4cc-4482-a602-07653fedc6e5.JPG[/img][img]/files/Content/Uploads/Team 2-1fe15fc4-9f1a-4635-9926-cf1eaee170af.JPG[/img]

今年,27名来自包括商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从十间社企中选出五间进行合作。由两名工商管理硕士学生 Jean-Pierre Wack 和 Leire Mancisidor,以及三名本科生陆加驰丶姚德成及陈家浚组成的队伍,夥拍回收(香港)有限公司(HK Recycles,简称 HKR),在比赛中获胜,成功为该刚起步的环保社企争取资金,扩充其回收物流业务。

队员姚德成同学表示,他们需与HKR紧密合作。例如跟随HKR一起会见客户,可令他们更了解该公司的业务; 实地参观每个回收环节,可令他们明白HKR如何把有价值的废物分类处理。此外,队伍亦就政府废物管理的政策方向丶本地物流回收业的发展丶市场潜力及竞争对手等进行研究。

姚德成解释:「我们收集这些资料,主要希望为HKR制订推广策略和发展建议,令该公司可持续发展。例如我们建议HKR采用技术追踪回收过程,确保回收物得到恰当处理。」

他补充:「在评估投资对社会带来的效益时,我们同时计算减少送往堆填区的垃圾数量丶减碳幅度,以及为弱势社群新增的就业机会。」

课程不但让学生可担当创业社企顾问,还可扮演投资者的角色。除与社企合作外,他们同时会与独立专业评审和教职员代表,共同选出受助的社企合作夥伴。

评审成员根据包括商业概念丶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丶队伍表现丶投资价值及可持续性等标准作出评分。今年,HKR与另一间推广有机耕种的社企的成绩相当接近,最终HKR队伍获胜,成功为争取25万港元的慈善投资基金。

资金将用作市场推广丶购置设备,以及聘用更多弱势社群人士协助回收废物,推动循环再用。按学生队伍进行的财务及社会价值回报分析报告估算,到2015年有关投资将可鼓励共7,500名新用户使用HKR的回收服务,有助纾缓近期备受争议的垃圾堆填压力。

完成比赛後,学生可与受助社企共同制订实践计划,或选择继续与原先社企合作,研究其他融资方案。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陈家乐教授表示:「课程崭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与社企及慈善基金携手合作,直接参与和投资於真实的社企投资项目,并运用商业知识和技巧,协助社企推动业务持续发展。我谨代表科大商学院衷心感谢叶氏家族慈善机构的慷慨支持,同时亦感谢参与的教授丶学生及社企的努力和积极参与。」

获胜队伍指,课程为他们提供宝贵学习机会,除可直接协助社企实现发展计划外,更加深他们了解创业社企的发展过程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