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实现各种产品供需平衡。在应对这一挑战时,替代就是管理库存产品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超过其供应量时,就需使用另一种产品作为替代产品补充供给,通常这样的产品质量更高或者功能性更强,但是同样要以被替代产品的价格出售。例如,半导体制造商可以使用性能更高的集成电路来满足对低端电路的需求(在低端电路缺货的情况下),酒店可以将客户预订的标准间升级到豪华间。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企业驱动型”替代。

相反,当客户无法购买到所需产品时,他们会以名义价格购买另一种产品作为替代品,这样的替代品可能具有更高,较低或类似相等的价值,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顾客驱动型”替代。例如,如果顾客在预定机票时其他的坐席都已满员,那么他只可以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务舱机票。

之前的研究已经对“供应商驱动型”替代和“顾客驱动型”替代进行了研究。徐和 、姚大卫 和郑少辉的研究表明,替代可以同时包括上述两种形式。例如,如果一种产品缺货,销售人员可以在另一种产品的价格上提供折扣,以劝导顾客接受这种替代品。根据折扣的大小,顾客可选择是否接受。

为了更好地运用这种互动型的替代形式,研究人员研究了替代与定价决策的关系,以及应该提供多少折扣(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更具体地解释说:“当提供更高等级的产品作为替代品时,通常会提供一定折扣,但不一定与低档产品的价格相同。”实质上,客户有可能以折扣价格接受替代品,这是一个关于所提供价格的递减函数。

作者更广义的模型使用了双产品库存,在季节开始时可以有一次性补货机会进行替代。

作者解释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假定名义价格给出的情况下,把提供不同的折扣价格作为替代决策的一部分,从而设计出一套更普遍适用的替代方案。”

总体来说,作者运用双可替代库存系统,证明了目标函数在库存水平中是凹函数同时也是次模函数。他们还能够帮助确定最优方案和定价策略。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未扩展到多产品库存,但还是鼓励他们根据结构结果继续发展这样的启发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