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对许多家庭而言,互惠基金是重要的投资工具。这些家庭投资于基金时,其实是将资金集中托付给专业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把客户的钱投资于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实现增值。因此,基金经理的选择至关重要,这很容易理解。不同的基金经理,能力相差很大,那么,潜在投资者如何获取知识,帮助其挑选基金经理?

蔡達銘、Bige Kahraman和Abhiroop Mukherjee证明,投资者了解互惠基金经理的方式相对成熟,但仍有改进余地。其论文研究了同时管理一只以上互惠基金的经理,并考查投资者是否像应该做的那样,通过同一个人管理的所有基金的过往表现,從而了解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人们往往根據基金的过往表现,决定是否投资于该基金及投资多少。如果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理性地查明基金经理是否具备投资技能,那么在决定对该基金投入多少资金时,就不仅应参考该基金的过往表现,还应参考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其他基金的表现。但普通投资者是否这样做呢?本文的研究结果总体上表明,普通投资者是这样做的——一个基金的资本流入量可以通过基金经理管理其他基金的过往表现预测出来。

但是,资本配置似乎并非完全理性和全面。如投资者在基金配置上完全符合理论,基金表现就无法依据过往记录加以预测。这是因为某位投资者意识到某位基金经理具备优异技能时,就会将更多资金投资于该经理,所有其他投资者也应如此。当该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增大时,或许就无法再现昔日辉煌。如果他管理5000万美元时,有5个优异的股票交易设想,那么再增加5000万美元,并不意味着他会再找到5个设想来投资额外的资金!另一方面,如果投资者在能干的基金经理身上没有配置足够多的资金,他未来可能仍会有很好的回报,他原先的5个交易设想可能仍然很不错,5500万美元规模的基金未来仍有可能产生高回报。

从基金表现预测度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正的跨基金“回报预测度”证据,即:管理多只基金的经理,如果现在一只基金表现不佳,则可以预测,该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在下一个季度也会表现不佳。这表明,面对该经理其他基金的不佳表现,投资者没有退出足够的资本,于是就发生损失。发生这类损失的大多数基金,基金经理过去管理的其他基金也表现不佳。本文断定,虽然投资者对基金经理所管理的整体基金组合表现(而非孤立地对某一个基金)所作的反应在方向上似乎是正确的,但投资者对这些其他基金的表现所作的反应是不够的。

这一结论不同于研究投资者互惠基金知识的先前文献,并有助于理解某些互惠基金投资者为什么持续投资于表现不佳的基金:有关管理能力的认识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机制。

这一研究补充了跨基金知识的其他研究,并促进是否对互惠基金配置资本的讨论。研究人员提出,如果投资者更关注基金经理管理所有基金的总体组合表现,特别是不佳表现,而不是狭隘地仅关注我们投资的基金,投资者会有更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