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如何从其消费经验中学习?想象一下,初为人父人母者不得不在几乎毫无先前知识的情况下初次选购纸尿片的情形。在随后数周和数月里,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了解到各种品牌的更多情况,此时就会面临“战略选择”。换言之,他们可以保守地“挖掘”现有的知识,选择目前为止最有吸引力的品牌。他们也可以进一步“探索”,试用目前不够理想但也许用过之后便觉得很好的品牌,以便将来作出更知情的决定。
以往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理论性很强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消费者这种“挖掘”与“探索”抉择。这些模型对营销很重要,能帮助学者和营销人员理解消费者的动态消费行为和相应的营销策略。 但其弊端往往是问题过于复杂,且解决方法非常耗时。用于这些模型的动态优化极难得出理论的最优方案。研究人员不得不依赖近似解,而动态优化中的“维数的魔咒”又使他们无法研究产品数量适中或庞大的品牌或营销变量问题,进而连近似解也无法得出。然而,理论上我们有理由假定消费者无法在头脑中很好地解决需要庞大记忆和计算的动态问题。实际上,营销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成熟理论认为,消费者决策规则在认知上往往是简单的。
林松、Juanjuan Zhang、John R. Hauser提出,消费者用认知上简单的试探方法(即所谓“经验法则”)来解决学习问题。他们考查了“指数策略”,即消费者为每个品牌分别制定一个数字得分即指数,然后选择指数最大的品牌。
他们分析证明,这种指数策略适用于上述经典的消费者经验性学习问题,且该策略能直观地描述消费者动态行为 。他们研究证实,利用指数策略可以让决策者(消费者)利益近乎最大化,且大大节省运算的时间和记忆空间。他们运用IRI营销数据组中的纸尿片购买数据来测试该模型,发现指数策略不仅跟消费行为有很高的契合度,而且样本外预测显著优于其它模型(例如不学习模型和被动学习模型)。与现有的近似解法相比,指数策略跟数据的契合度同样好,产品需求预测也相当接近(并因此具有管理上的意义),但所需的计算成本显著降低,并更有可能描绘消费者行为。
尽管纸尿片的买主可能会前瞻性地考虑今天的决策对未来的决策的影响,但其他产品类别的消费者则未必。他们的理论表明,消费者更有可能在“不确定性”(比如由于天气,价格推广导致)更低的情况下体现出前瞻思维;这一预测可以用跨产品类别分析加以检验。在奢侈品类别中,消费价值随着特异情绪而波动,不确定性可能很大;在以波动营销变量为特点的市场,不确定性也可能占据主导。最近兴起的限时抢购对食品、小配件和服饰等类别造成了极大的价格波动。这种变化是否会促进冲动消费行为,会是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最后,基于指数策略的解决方案对纸尿片消费者似乎是一个合理的权衡策略,但作者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运用认知上简约的直观策略。其他认知上简约的直观策略或许比指数策略能更好地解释消费者行为,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