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5年8月4日

Agentic AI站在規則為本肩膀上演進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

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德國技術與工程公司(GTEC German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Cooperation)首席執行官 Karlheinz Zuerl 5月初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Growing Trend Towards Autonomous Factories〉,他毫不客氣地批評,歐洲如今仍以工業 4.0自豪,樂此不疲,但亞洲則已邁向工業 5.0了。Karlheinz Zuerl所論的工業革命 5.0,是指那些完全沒有工人、僅由機器人操作的生產設施。這些「幽靈工廠」(ghost factories)通過整合先進的計算、網絡、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創新製造工藝而實現。

Karlheinz Zuerl引述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Robotics‧IFR) 最新發布的《世界機器人2024年報告》,據報告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工廠中,約有 430 萬台工業機器人在運行,創歷史新高。2023 年新增安裝機器人超過 54 萬台,其中超過一半(51%)安裝於中國。歐洲僅佔新增安裝量的 17%。根據 IFR數據,德國是歐洲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與上一年相比,其增長率僅為 7%。

很顯然,如今討論的工業革命5.0,是指一個工業生產活動毋須人類介入,由機器自動自主完成生產操作,在工廠裡,完全看不見人影,但各式各種製造成品卻可源源產出。這無疑是一個宏大而前衛的理想目標,甚至帶點科幻小說家般的遐想。但這是人類未來社會的發展圖象嗎?

人工智能始終是工具

筆者個人對此的想法傾向謹慎。回顧之前幾輪工業革命,從使用蒸汽動力推動機械,到使用電力驅動大規模生產線,繼而互聯網面世,運用電子技術和資訊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進入21世紀工業革命 4.0,是「互聯網+」世代,把互聯網滲透到人類生活各方面以至生產活動之中,透過物聯網、雲端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實現了智能製造和智能工廠。今天的「AI+」,無疑是沿着「聯網+」——甚至也是沿着多輪工業革命中技術提升與伸延應用的發展套路,把AI技術應用滲透到人類社會各個層面。可以說,AI作為提升人類能力的工具,無論在什麼情境下,歸根究柢仍然是一種工具,並沒有擺脫「工具作用」的本質。

Karlheinz Zuerl在文中讚賞亞洲製造業工廠愈來愈多採用「自主生產孿生」(Autonomous Production Twin‧APT)。所謂APT,是通過整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自主決策系統,實現生產系統的「自我優化」,其技術特點包括系統主動控制製造流程, 並進行即時動態調整,例如在材料短缺時,重新安排生產計劃;亦毋須人工干預,即可完成從突發事態變化診斷到執行的全過程。

Agentic AI發展之路

究竟AI自身是否具「智慧」、「思想」?不妨從目前大家熱議的「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說起。對Agentic AI的一般認識,這是一種能夠自主運作的人工智能系統,它能感知環境、設定目標、規劃達成目標的行動步驟,並執行這些計畫,不需要人類不斷介入,也能根據回饋與新資訊持續學習與調整。不過,想深一層,Agentic AI其實也是人類行為體透過軟體系統,賦予Agentic AI去做一些具「自主思考」和「決策」的動作。

事實上,這也不是一個全新概念。回頭看科技發展的歷史,筆者記得三十多年前還在修讀大學本科和研究院時,一批科研人員已不斷研究探索——當時稱為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s)或叫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s)。很顯然,早期人工智能是由專家系統開始的,運用「規則為本方法」(Rule-based Method),透過規則,去協助系統自動按指示執行任務,不少軟件也是循着這種方法實行設計。

站在前人技術肩膀上發展

如今Agentic AI自行作出決策和和調整動作,嚴格來說,也跳不出「規則為本方法」的本質框架,其「自主思考和決策」能力,其實只反映了目前專家系統的能力較過往大大提高,能夠做出更多和更複雜的動作,這種「自主思考和決策」能力的應用,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環節,甚至生產活動之中。

這種基於30多年前規則為本的方法、通過箇中技術進步、演化和提升而得的機器「自主思考和決策」能力,是否就實現工業革命5.0,即毋須人類介入的全面性自主生產操作實踐?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但同一個願景,其實 30多年前人類已在追求,只不過目前追求所取得的成就,透過技術不斷進步,或許已相當接近「夢想成真」的境地。

人機協作前路清晰

目前,我們利用生成式AI,配合傳統的預測式AI,做到了Agentic AI若干自主性決策工作,但AI是否自身已具備人類般的「思想」、「情感」和「自主意識」,相信在目前這一刻,仍是尚未成真的「遐想」。

筆者認為, AI的發展,即使我們目前已走上Agentic AI發展之路,但AI始終是一種工具。Agentic AI是把生成式AI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做到過往只有專家才能勝任的工作,但此舉並不代表工業革命已推進到一個完全毋須人類介入的生產階段。何時能夠剔除人類的角色?答案只能讓時間來判斷。然而,人機協作,利用人類的創造力和機器的效率,來實現更個性化、創新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筆者相信,在可見一段時間,仍是一條瞧得見人影;也看得見未來的發展之路。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