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5年7月11日

家族企業如何避免陷入債務危機

彭 倩

科大商學院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主任

筆者在本欄上篇文章探討了家族企業構建抗壓力以保持長青發展的關鍵,特別強調應避免盲目追求快速擴張,需保持財務謹慎、低負債率及充足現金儲備,適度控制增長節奏。

對家族企業而言,防範債務危機至關重要,這直接關乎生存與發展。縱觀全球,企業陷入債務困境的案例屢見不鮮,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抑或不同地域,均有知名企業(包括新舊財富家族)因債務問題「爆雷」,甚至走向破產。

穩健經營是核心

海內外學術研究顯示,家族企業的負債率普遍低於非家族企業。中國和歐美學者基於上市公司數據的分析均印證了這一現象。不過筆者發現,中國內地家族企業的平均負債率雖也低於非家族企業,但仍高於歐美同行的平均水平,這一差距值得警惕。

家族企業負債率相較非家族企業低,主要源於大部分家族企業保守的財務管理理念——以穩健經營為原則。然而,並不是所有家族企業都有低負債率,部分家族企業仍可能因債務問題破產;而那些曾經幸運地渡過危機的企業,往往在教訓中變得更加謹慎,避免重蹈過度借貸的覆轍。

維持低負債率

家族企業如何避免陷入債務危機?筆者提出以下幾點要素供企業家們參考:

首先,家族價值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許多長壽企業將「避免過度負債」和「量力而為」深植於家族價值觀和家規之中。以日本某百年醬油老舖為例,其家族嚴格規定:任何重大決策——無論是業務擴張還是新領域開發——都必須經家族成員共同商議達成共識。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具體的負債比率標準,但家族透過代代相傳的價值理念,自然而然地形塑著每一位接班人的經營思維與決策準則。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保守並非僵化,而是基於對企業「硬實力」(財務狀況)與「軟實力」(治理能力)的清醒認知。

其次,理性的擴張策略同等重要。企業擴張往往伴隨融資需求,若過度依賴借貸,一旦遭遇市場波動,高負債便可能引發生存危機。研究顯示,那些歷經風雨的百年企業,往往具備克制「擴張衝動」的智慧。日本許多老字號在經歷盲目擴張的教訓後,更加堅守「適度負債」原則,甚至刻意保持低於行業平均的負債水平。這種謹慎並非保守,而是確保企業在經濟周期中始終保持靈活應變的能力。

特別值得反思的是,不少一代企業家常將「做大做強」奉為圭臬。筆者曾在北京一場論壇分享「控制擴張」理念,會後一位內地企業家坦言,這是他首次接觸此類觀點,深感啟發。這個插曲恰恰揭示:在追求規模的狂熱中,那些主張「穩健成長」的聲音,或許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真正明燈。畢竟,歷史不斷證明,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的,往往是那些懂得在擴張與風險間取得平衡的企業。

完善企業治理機制

第三點在於建立完善的企業治理機制。以德國某知名家族集團為例,其設立的家族委員會制定明確規範:任何超過特定金額的借貸投資,或業務擴張計劃若涉及較大資金規模,必須獲得委員會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批准。這套嚴謹的財務管控機制,已成為該集團治理體系的核心環節。

事實上,多數成熟的家族企業都建立了類似的決策機制,特別是在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中,通常設有董事會,其中由獨立董事及家族成員共同參與的管理架構。在這樣的治理結構下,很難想像重大決策能夠由單一個人獨斷專行,而無需承擔集體責任。若真出現巨額投資僅由一人決定的情況,這反映的不僅是個人決策問題,更暴露出企業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

對於接班的第二代、第三代經營者而言,即便懷抱強烈的發展熱忱,在涉及重大債務融資的投資決策時,仍須透過集體智慧來審慎評估。完善的企業治理機制不僅能避免權力過度集中,更能透過多元視角的討論,有效降低決策風險。這正是防範企業陷入債務危機的重要保障,也是家族企業永續經營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加強財務素養培育

在家族企業的永續經營中,財務素養的培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創業一代還是接班世代,都必須具備完整的財務知識體系與風險意識。這種素養不僅體現在能讀懂資產負債表等財務報表,更重要的是培養對財務風險的敏銳判斷力。經營者需要深入理解資本結構的平衡藝術,掌握在不同發展階段配置最適負債比例的訣竅;同時也要洞悉現金流管理的精妙之處,能夠辨識表面盈利與實際現金流之間的潛在落差。財務槓桿的雙面刃特性尤其需要謹慎對待,既要懂得運用槓桿放大收益,更要明白過度槓桿可能帶來的毀滅性風險。

因此,家族下一代人才接受商學院財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商學教育,有企業要求繼承人必須從基層財務崗位歷練起,親身經歷完整的商業周期波動。這種實戰訓練能讓接班人切身感受現金流斷裂的可怕後果,從而培養出更審慎的財務決策能力。

建立壓力測試機制

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必須包含定期且嚴謹的債務危機模擬演練。這套機制需要設計多元化的測試情境,包括極端利率波動、主要客戶突然違約、供應鏈中斷導致庫存積壓,以及貨幣大幅貶值等可能衝擊企業財務狀況的各種情境。在評估指標方面,必須確立流動性覆蓋率的臨界點、利息保障倍數的安全邊際,以及緊急融資管道的可靠性等關鍵參數。執行程序上,建議企業每年實施全真模擬,並邀請外部顧問提供客觀專業的評價。

某歐洲家族設立專門的「影子董事會」,其職責就是挑戰現行策略的財務穩健性,這種「魔鬼代言人」機制能有效暴露潛在的財務脆弱點。當真實危機來臨時,經過反覆演練的企業往往能立即啟動預先準備的應急方案,準確評估各項應對措施的利弊得失,在風暴中保持決策的冷靜與效率。這種未雨綢繆的風險管理文化,正是眾多百年企業能夠安然渡過各種經濟周期的關鍵秘訣,不僅能避免家業陷入債務危機的泥沼,更能將潛在的危機轉化為超越競爭對手的戰略契機。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