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5年5月23日

HKCPU指數 監察氣候政策不確定性

Kamila Abdrassilova

科大商學院商業及社會數據分析中心研究助理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月中發表了一篇關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海洋熱浪頻生的論文指出,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每年經歷極端高溫的天數急增。在20世紀40年代,平均每年約有15天經歷極端高溫,如今數字躍升至近50天,亦即較80年前增加3倍以上,而熱浪的最高溫度也推高了攝氏1度,對海洋生態系統構成愈來愈大壓力(Global warming drives a threefold increase in persistence and 1 °C rise in intensity of marine heatwaves)。不斷增加的海洋熱浪,令大氣變得更不穩定,導致某些地區出現更頻繁和猛烈的熱帶風暴。

香港大力推動碳減排

毫無疑問,氣候變暖威脅近在眼前,全球各國和地區的政府也不斷努力,通過政策和技術去化解氣候變暖的威脅。香港政府亦積極制訂減碳策略,提出具體目標、時間表及路線圖。為達致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香港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於2021年先後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落實減碳工作。

當香港朝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邁進時,企業、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面臨雙重挑戰:不僅需要適應新氣候政策,更需應對政策方向的不確定性風險。對此不確定性進行量化,無疑有助我們有效加以應對。筆者供職的科大學商院「商業及社會數據分析中心」研究團隊,制訂了一項嶄新的「香港氣候政策不確定性指數」(Hong Kong Climate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下簡稱HKCPU ),對氣候政策不確定性進行測量,可給應對氣候變化各持份方參考。

建構指數量度不確定性

量化氣候政策不確定性之所以關鍵,在於「不確定性」本身就會產生經濟成本——無論政策最終被評價為優或劣。當政策方向未明時,企業決策將面臨「可能性光譜」的擴散效應,導致行動遲疑、投資決策延宕,甚至錯失商機。這類現象在傳統產業與綠色經濟領域皆可觀察到。據相關研究顯示,氣候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推高資本成本、擴大信用利差,並抑制創新意願。

HKCPU的系統化測量,能提升政策透明度,協助市場預測風險,同時可為政府提供調整政策溝通時機的參考基準。

作為全球量化氣候政策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HKCPU建基於Gavriilidis及其團隊於2021年提出的「氣候政策不確定性」(CPU)框架(原用於評估美國氣候政策風險)。該框架後續啟發多國開發本地化版本,使跨國比較與政策溢出效應分析變得可行。

HKCPU指數透過Factiva與慧科 (Wisers)資料庫,分析10家香港主要報刊數千篇新聞建構而成,其特殊價值在於區分「媒體關注度」與「實質風險感知」。指數包含兩種形式,

  1. 基礎版的「HKCPU-total」(總指數):統計「氣候」、「政策」、「不確定性」等關鍵詞共同出現的頻率,反映氣候政策風險的「媒體能見度」;
  2. 進階版的「HKCPU-CP」:進一步計算其中明確聚焦氣候政策不確定性的報導比例,協助企業能夠辨別媒體熱度與真實的風險信號。

我們也把HKCPU與「香港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Hong Kong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HKEPU)比對。HKEPU是由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團隊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18年共同開發。該指數運用文字挖掘技術,透過分析十份香港主要報刊的新聞報導計算出來。指數值愈高,代表經濟不確定性程度也愈高。

給風險管理示警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比對香港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後發現:「HKCPU-total」與HKEPU沒有明顯相關,但經過調整的「HKCPU-CP」卻與HKEPU呈現正向關聯,這意味著,當媒體對氣候政策的討論愈聚焦「風險框架」時,往往預示着香港整體經濟政策環境可能同步進入波動期。對投資者來說,此現象猶如早期預警系統——氣候政策風險的升溫,很可能是市場對廣泛政策風險(包括經濟不穩定)敏感度提升的前兆。對於企業和政府而言,這種聯繫凸顯了將氣候風險監測納入總體經濟風險管理和戰略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我們的跨國比較研究更揭示:中國氣候政策不確定性對香港的溢出效應,顯著強於美國同類影響。這既反映香港與內地深度的經貿監管連結;也凸顯本港在國際氣候治理體系中的「政策接收者」角色。這要求企業在風險管理時,必須建立「雙鏡頭」視野——同時追蹤國際氣候治理動態與本地政策脈動。

作為首個系統性記錄香港氣候政策不確定性的量化工具,HKCPU的歷史數據庫料將成為珍貴的分析素材,未來能夠透過檢視過往風險峰值如何影響市場定價、融資成本與資本流動,優化預測模型,從而協助各界建構更具韌性的決策框架。

總的來說,全球綠色轉型浪潮已不可逆,而HKCPU的啟示在於:政策不確定性本身就是必須計價的隱形成本。當香港在碳中和道路上加速時,這套指數量化工具,或可為分析師和政策制訂者有效監察氣候政策不的確定性風險,成為政策風險導航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定向羅盤。

附圖:香港氣候政策不確定性指數(HKCPU

資料來源:科大商學院商業及社會數據分析中心

附註:

  1. 基數設定為19981月至20244月期間的月平均值 = 100若指數超過100,代表當前氣候政策不確定性高於這段長期的歷史平均水平。如左軸顯示600,即表示不確定性較基期高出500%
  2. 圖表中,藍色線代表HKCPU-CP指數,紅色線則顯示HKCPU-total指數。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