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5年3月29日

超級明星公司與大學主修科選擇

樓 棟

科大商學院金融學系講座教授、金融研究院主任

教育選擇和人力資本投資,對個人福利以至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大學生報讀大學,選擇什麼主修專業學科?這項決定對一生前途的影響不言而喻。

針對這個議題,筆者分析了一個很重要,但很少有學者研究,卻又經常為大眾媒介提及的事情——行業中出現「超級明星」公司(即少數表現出類拔萃的企業),與大學專業學科入學率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美國《斯坦福日報》 (Stanford Daily)曾報導, 2013年,斯坦福大學本科生報讀主修計算機科學的人數,幾乎是2006年的四倍。這可能是因少數移動應用程式和社交媒體(如當時稱為「臉書」‧Facebook公司)取得巨大成功;而《紐約時報》當時亦有一篇文章認為,學生紛紛湧向計算機學科,因為不少人夢想成為下一個馬克‧扎克伯格(「臉書」創辦人,現易名「Meta」)。

表現突出 名成利就

大學生往往被「超級明星」所吸引,他們對自己的期望和決策,也深受其影響。首先,那些超級明星公司和成就顯赫的企業家,媒體經常大肆報導,吸引無數大眾眼球。此外,成為超級明星公司和著名企業家,往往名成利就,獲得豐厚收入。這兩項特性的結合,使超級明星公司對大學生報讀專業主修學科的選擇,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力。

據心理學的研究,在個人認知資源有限之下,「突顯性」(salience)在推動人類決策方面起重要作用。美國心理學家Shelley E. Taylor 和 Suzanne C. Thompson在其論文〈追踪難以捉摸的「耀眼」效果〉(Stalking the elusive “vividness” effect)中指出,「『突顯性』是指當一個人的注意力,被差別地引導到環境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其他部分時,該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將在隨後的判斷中獲得不成比例的權重」。 筆者認為,超級明星公司和顯赫企業家的「突出」成就——儘管不能代表整個行業——在塑造學生的期望和決策上,發揮重要影響作用。對於超級明星公司與大學主修學科選擇之間的關係,筆者聯同兩位同事學者(蔡達銘教授及Abhiroop Mukherjee教授)進行實証研究。

泛美航空與克萊斯勒汽車

首先,據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定義,「超級明星系統」(superstar system)的特點,是收入和公眾關注的分布呈現高偏度(highly skewed distribution)。我們透過該行業的「橫截面股票收益偏度」(cross- sectional stock return skewness),來衡量超級明星企業在該行業的存在。

順筆一提,「橫截面股票收益偏度」是指在某同一特定時間點,不同股票收益的分布偏斜程度,反映股票收益分布的不對稱性。偏度(Skewness)是衡量分布不對稱性的指標。根據定義,一個行業的「正」(或「負」)橫截面偏度,反映少數公司相對於行業同行是表現得特別優異(或差劣)。例如,泛美航空公司(Pan Am)在20世紀60年代的表現,比同行高出250%以上,導致航空運輸業出現巨大的「正」橫截面偏度;洛克菲勒和克萊斯勒(Lockheed and Chrysler)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表現,比同行高出300%以上,導致製造業的收入正偏斜度很高。

第二,我們關注一組大學主修理工科專業(例如,計算機科學與化學工程),這些主修專業很容易「對照」到一個或多個行業領域(例如,信息技術與製藥)。第三,由於大學生通常在大學二年級結束時,確定自己的專業,我們關注大學生畢業前 t-7 年至 t-3 年(即從高中三年級到大學二年級)的行業回報偏度,以解釋第 t 年畢業時的大學主修專業分布。

入行工資低 就業目標行業未達

實證結果表明,超級明星公司的出現,與相關大學專業學科的報讀入學人數之間,存在很強的正相關。這種正向關係,可通過兩種一般機制來解釋。一方面,超級明星公司的出現,可能預示着行業前景更加光明,因此,學生選擇相關的主修領域,以期獲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基於勞動需求)。另一方面,超級明星公司的存在,或並未有提供有關未來行業前景的信息,但學生被這些個別巨星的「非行業代表性」的良好觀察所吸引(基於勞動供給),投身到這個行業。

為了實證評估基於勞動需求與供給渠道的相對重要性,我們考察了該群體進入就業市場時的工資和淨招聘(價格-數量對‧the price-quantity pair)。研究分析切合下述經濟觀點:勞動供給(或需求)出現相對較大的外移,導致入門級工資的下降(或上升)。順筆解釋一下,據勞動經濟學理論,勞動力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可能是因為更多勞動者進入市場,或者勞動者願意以較低的工資提供勞動。至於勞動力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可能是因為經濟增長、企業擴張或技術進步,導致對勞動力的需求。

研究結果值得三思

綜合分析結果顯示,超級明星公司的出現,與相關領域的大學入學人數增加有關,但被超級明星吸引進入主要領域的學生群體,在畢業時以至畢業後 20 年所賺的工資較低;畢業後,在與大學專業相關的領域工作的可能性亦較低。這個工資結果顯示,勞動力供應的增加(以相關領域大學畢業生數量增加的形式),若沒有伴隨的勞動力需求曲線的轉變,會降低入門級員工的平均工資,但不會影響就業規模。

筆者這項針對大學畢業生的研究表明,這種不利的職業結果,可能會造成長期性影響。鑒於超級巨星公司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和行業相繼崛起,研究結果值得引起人們對影響生活的決定,作出更慎密的思考。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