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5年2月17日
AI應用擴展 不愁芯片泡沫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筆者上周的文章,分析了DeepSeek-R1大模型面世,對當前AI大模型建構帶來的技術衝擊,連帶給芯片企業股價造成短期巨大調整壓力,對於當中的原委,作了扼要闡釋。無可否認,今次DeepSeek帶來的市場衝擊,確實是巨大的,甚至引發了一些分析者與投資人忐忑不安,擔心由此會刺破股市AI 芯片的市場泡沫。在AI熱潮下,今年1月底,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達里奧(Ray Dalio)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便警告,投資者對於人工智能的狂熱,正在導致美國股市出現類似互聯網泡沫破滅前的情形。
AI新應用開拓不會停步
看深一層,DeepSeek-R1面世後,有分析者推斷該模型以「低成本、高成效」,在訓練過程中,芯片使用數目有限、亦非高端性能,但所建構的大模型卻取得與ChatGPT-4o不相伯仲的效果,憂慮此舉勢必減少芯片的未來市場需求。不過,DeepSeek做到ChatGPT-4o般的效果,是否表示ChatGPT-4o就是AI的終極應用需求?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當大家有了目前這些基礎AI大語言模型後,一定仍會進一步發展,去發掘更多、能力更高、應用範圍更廣的大模型。據內地媒體財聯社報道,DeepSeek上線20天, 日活躍用戶數量(Daily Active User‧DAU)已突破2000萬,成為全球DAU增速最快公司,反映創新性的基礎得到迅速鞏固,有助促成日後進一步發展。
從這個角度看,在目前短期階段,芯片用量或會有所減少,令芯片生產商的公司股價短期受到壓力,但長遠而言,DeepSeek-R1大模型面世,並不代表直接減少對芯片的需求,因為隨着AI新應用不斷拓展,在更大範圍應用,以及投入建構大模型的公司數目增加,對芯片的源源需求,相信仍然會實實際際存在,不會有減而無增。
通用技術「過度憧憬」䧟阱
至於猜測芯片公司股價下跌,芯片市場上升沫泡將爆破,這預測是否杞人憂天?筆者根據通用新技術的面世和應用特點,於本文提出分析,供讀者參考。
誠然,新通用技術的面世和發展,會有機會造成投資泡沫。典型的例子是2000年代初的科網泡沫爆破,這場泡沫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至今仍令不少投資者猶有餘悸,談虎色變。筆者在之前分析生成式AI的文章中,亦詳細分析了科網泡沫形成的主要因素,關鍵之處,在於大家對互聯網這個新生通用技術事物,作出了「過度憧憬」,對互聯網的基礎性設施投資過度投入,例如很多互聯網光纖鋪設實際沒有需要。據不完全統計, 2003年全美鋪設了近3900萬公里的光纖,足夠繞地球1566圈,由此可見,當年科網企業股價持續飊升和市場基礎的脆弱性。
AI 泡沬爆破未成氣候
筆者一貫強調,基礎技術本身並不自動帶來直接價值,而需要配合人類社會活動的個別應用,成功提升這些應用的創新與創意,據此帶來新的價值(可參考筆者在本欄〈生成式AI憂泡沫 忌一廂情願憧憬〉一文,刊 2024年12月2日)。這一點,完全可以在2000年代初科網泡沫爆破一役中,淋漓盡緻地展現出來。
筆者在執筆此刻,經觀察和分析,認為DeepSeek-R1面世並不代表 AI價值泡沫爆破,因為DeepSeek-R1模型只不過是技術發展上的迭代更新,是技術進步的體現,而不是對AI應用基本需求的改變。事實上,DeepSeek-R1大模型之後,AI技術仍然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大家仍然會繼續去發掘更多、能力更高、應用範圍更廣濶的大模型;而AI的新應用預料也會不斷出現。因此,從長期發展角度看,AI新應用持續得到拓展,不僅沒有令芯片的需求萎縮,反而有可能進一步推高對AI芯片的需求。
AI新應用拓展具新基礎
事實上,互聯網泡沫當年爆破,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大家突然發現,互聯網的不少應用需求,其實並不存在,只是對新通用技術「過度憧憬」下的「想像存在」而已。換句話說,是投資在不切實際的應用需求上。後果很清楚,缺乏實際應用需求去支持互聯網大量冗餘基建的價值,引致投資泡沫爆破,勢難避免。
照目前發展情況看,DeepSeek-R1面世,明顯並不代表大家對AI應用需求「幻想破滅」;也不表示對芯片的未來需求有減而無增,反而深度求索公司建構DeepSeek-R1大模型所取得的進步和突破,技術迭代更新所導引的新階段發展、新應用拓寬,很可能以更迅速步伐向前推進,這方面的發展變化,更加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