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4年12月30

智能合約虛擬貨幣 需求變化有迹可尋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筆者前兩周的文章,分析了比特幣由需求定價的機制。比特幣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電子加密貨幣,但比特幣只是其中一條區塊鏈,除比特幣外,還有很多目前在線上市場交易的加密電子貨幣,這些虛擬貨幣的定價基準又如何?

首先說明一點,若干虛擬貨幣並非純粹用作支付或轉帳那麼簡單,而是與「智能合約」掛鈎,這些與區塊鏈智能合約掛鈎的虛擬貨幣,其定價方式與比特幣又有些明顯區別,雖然在市場進行交易,價格變化最終仍由供需決定,但與智能合約勾連的電子加密貨幣,影響其供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更為多元。

影響需求因素多元

第一,在供應方面,這些加密電子貨幣未必像比特幣那樣,在區塊鏈上有發行定額,而且發行流通數量有愈來愈少之虞,換言之,這些虛擬貨幣不一定有比特幣特殊的供應設計影響因素。第二,需求方面,價格走勢預測較比特幣來得容易一些,因為在智能合約之下的需求,往往建基於該加密電子貨幣的功能性,但比特幣沒有任何功能性元素,因而其價格變化純粹由市場供求決定。

基於區塊鏈下智能合約的虛擬貨幣有功能性元素,所以,決定那些由智能合約驅動發行的虛擬貨幣價值,是有些基準因素可供參考。

以「以太坊」為例,以太坊其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交易平台,允許開發者在其區塊鏈上創建和部署「去中心化應用」(DApps)。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功能,使以太坊網絡的原生加密貨幣「以太幣」備受青睞。與比特幣有所不同,以太幣是用來支援智能合約的交易。如果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得到更多用家使用,在水漲船高下,對以太幣的需求就會增加,其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智能合約功能受追捧

因此,若要預測智能合約下虛擬貨幣的價格走勢,往往可關注該虛擬貨幣所支援智能合約應用的普及性。考慮到這一點便會明白,為何不少人認為以太幣的應用潛力很大,備受投資者追捧,其價值也不斷攀升。當大家發現智能合約可以有更多應用時,則對以太幣的需求自然也會增加。

順筆一提,也許很多讀者沒有留意,有很多虛擬貨幣其實沒有本身的區塊鏈,而是建基在以太坊之上,包括較為人熟悉的泰達幣(Tether‧USDT)。泰達幣是一種錨定美元的穩定幣,與美元以 1: 1的比例掛鈎。事實上,一大部分的泰達幣都是在以太坊上通過智能合約驅動發行。由於泰達幣沒有本身的區塊鏈而是掛在不同的區塊鏈包括以太坊上,並以智能合約驅動發行,若對泰達幣的需求大,便會有更多人在以太坊上交易買賣,當以太坊上的泰達幣交易增加,連帶以太幣的價值亦會水漲船高,價格上揚。可以說,很多虛擬貨幣互相之間會有關連性,一些虛擬貨幣價格走勢上升,有機會導致基層區塊鏈智能平台上的貨幣,本身的價格亦會趨向上漲。這是智能合約平台上虛擬貨幣價格走勢的一個特別之處。

用戶多寡成關鍵元素

另一個例子,涉及其他獨立區塊鏈虛擬貨幣,判斷這些虛擬貨幣的幣值高低變化,往往視乎這區塊鏈所支撐的用戶人數,會否隨時間流逝而不斷增加。當中可用Filecoin作例子說明。

相信讀者都習慣使用「蘋果雲端」或「微軟雲端」等中心化雲服務。在去中心化世界, Filecoin網絡運用區塊鏈技術,允許任何人將自身的電腦硬盤進行挖礦當「礦工」,成為存儲服務供應者,「礦工」可獲得Filecoin奬勵;而存儲提供者可以上載或下載檔案,並以去中心化形式,把檔案儲存在互聯網的一個「大雲」上。可以說,Filecoin就是一個雲儲存市場。當用戶儲存或提取檔案,便需要以Filecoin做交易貨幣,因此,決定Filecoin的價值,便很視乎市面上有多少人使用這個去中心化雲端服務。當服務需求增加,便需要購入Filecoin,結果,Filecoin的交易價格亦會提升。

供需變化因素可檢視

由此可見,雖說這些區塊鏈虛擬貨幣的定價基準,最終仍然取決於供需關係,但在智能合約之下的虛擬貨幣,對供需變化的判斷,還是有迹可尋,有一定的基礎準則可供參考,因為投資者可以去檢視所提供基礎服務的內容性質,以及市面上用戶的接受度,從而對需求多寡作出判斷。

在供應方面,所有區塊鏈上虛擬貨幣的供應量,相對上比較可預測和判斷,因為是公開寫清楚發行量,因此,價格走勢的判斷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當然,虛擬貨幣的交易始終有投機性,有炒賣成份,價格的波動性很高。因此,筆者上文提供的一些價格走勢判斷準則,既不表示據此買賣可以無往而不利;也無意鼓勵讀者購買虛擬貨幣,只是從學術角度,分析虛擬貨幣價格變化機制,供大家參考。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