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4年11月1日
留意企業管理指引 掌握政府政策動向
Arthur Morris
科大商學院會計學系助理教授
11月美國舉行總統選舉,在美國政治選舉中,過去已有研究實証,個人和公司利用政治獻金,接觸政客,來獲取政治信息(例如,法案是否會通過,或者法例的最終版本中,將包含哪些條款),並使用這些資訊,令公司得益,這種情況並不是什麼秘密。
為深入了解有政治連繫企業(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取得政治訊息,以及把政治信息傳播出去是否發揮作用,筆者過去曾對此進行一項研究,利用競選融資活動(政治獻金),以及企業是否設有政府事務辦公室(專責分析政府政策變化的可能性,以及變化對公司的潛在影響)這兩個代理(proxies)渠道,建立起政治連繫從中取得政治信息,之後如何把政治信息傳播開去?這個議題相當引人入勝,而研究的發現,相信對金融市場中政治信息如何傳播,以及給投資市場參與者有一定的參考和啟迪作用。
通過管理層指引披露信息
近年,有學者對於對沖基金經理如何透過與政治遊說集團說客(lobbyists)的關係,在證券交易中獲得信息優勢作出了驗証。筆者的研究則去檢驗,有特殊渠道接觸政治信息的公司,例如那些有政治連繫的企業,很可能會公布更多企業管理層的指引報告,在指引中討論與政策相關的信息。
為了確定與政策相關信息的源頭,是否或至少部分源於從特殊渠道所取得的政治信息,筆者調查了企業所發布「管理層指引」(management guidance)的時間,並且評估有政治連繫的企業,是否更有可能在公共政治事件,例如立法通過之前,發布有關的管理層指引。
筆者推斷,若有政治連繫企業擁有從特殊渠道取的的信息優勢,則這些公司很有可能改變其「管理層指引」的提供、內容及發布時間。根據學者的研究,取得私有的政治信息,會讓管理人對政策各種不同方案的影響,掌握到更多的信息數量、質量和及時性。
冀左右立法過程結果
另有研究指出,當私有的信息質量提高,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會導致企業作出更多的信息披露,因為要避免市場低估其公司價值。此外,有政治連繫的企業,可能會披露預期政策發展的影響,以圖左右立法過程的結果。總的來說,這些好處將促使有政治連繫企業的管理人,更有可能發布「管理層指引 」,在指引中討論相關的政府政策,並且相比沒有政治連繫公司的管理人,更早向股東提供這些信息。
在檢視企業發布「管理層指引」的時間方面,筆者發現,在政府政策決定之前,有政治聯繫企業會更傾向發布「管理層指引」,並且改變其與政府政策相關的信息披露。
政治關聯性弱化關鍵
不過,若企業面對披露的「專有成本」(proprietary costs)高,有政治連繫的企業,與發布更多管理層指引這種關係會弱化,這一點值得注意。所謂「專有成本」,是指公司披露信息一方面有利於市場對其價值可以進行精確的評估,公司得益;但另一方面,信息的披露又會有利於競爭者掌握公司的信息,從而作出對公司不利的行為或政策。一旦這種信息披露的「專有成本」高,公司的政治關聯性便會弱化。
概言之,與沒有政治聯繫的公司相比,有政治聯繫的企業更有可能發布「管理層指引」,並在指引中包含更多與政策相關的意見和詮釋,特別是當披露的專有成本較低之時。對這項研究細節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見筆者的論文,”Political information flow and management guidance”。
對市場和投資者啟迪
總的來說,筆者這項研究發現表明,公司透過其政治關係獲得的「特殊渠道信息」(privileged information),會通過自願披露(即新聞稿而不是財務報表)同股東分享;其行業同行則在相同的政策投票之後,進行更多的自願信息披露,討論相關政策問題。相對之前的強制性財務報表信息披露,以及與沒有政治連繫的企業同行相比,有政治連繫的公司在自願性信息披露中,會增加對相關政策主題的討論,而市場能夠從公司所發布的「管理層指引」中,通過這個渠道知悉政府政策發展預期影響,此舉亦有助減輕對有政治連繫企業,取得特權性政治信息優勢不公平性的擔憂。這項研究結果相信對金融市場中的政治信息傳播和市場參與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儘管這是一項對美國進行的研究,但筆者相信,這些見解會引起人們興趣的,因為如今在全球範圍內的監管機構,現正在考慮類似問題。
最後也須補充說明一點,筆者在研究論文中所描述的所有行為,目前在美國都是合法的;然而,它們也存在爭議,並且將來可能會被立法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