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4年7月12日

十大技術引領未來 了解變數及早謀劃

李家濤

科大商學院利國偉商學教授、商業戰略與創新中心主任

世界經濟論壇(WEF)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於6月25日至27日在遼寧大連舉行。開幕當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24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2024),介紹未來三到五年內將深刻影響世界的十項突破性技術。這十大新興技術涉及到人類醫療健康、通訊、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等各領域的應用和創新。今天,技術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經濟增長和商業創新的最關鍵力量,各組織尤其是企業若果能夠了解塑造末來的關鍵因素,就可以在當下作出更好的發展謀劃和選擇。事實上,新興技術目前正以高速接連問世,專家預料,這些技術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和商業的固有模式,所觸動的嶄新性發展令人目眩。

新興技術謀解決各項挑戰

當前,全球氣溫不斷上升的災難性風險愈發受人矚目,今年以來,熱浪和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在全球多地頻發,在各國對製冷解決方案需求甚殷的趨勢下,十大新興技術中的「彈性熱能材料」(Elastocalorics),這種材料能夠提高能效和降低耗能;此外,「捕獲碳的微生物」(Carbon-capturing microbes)技術,利用經過改造的微生物,將排放物轉化為生物燃料等有價值的產品,為緩解氣候變化提供了一種有希望的方法。這些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足以對各方面帶來巨大變化。

事實上,《報告》提出「入選十大」的新興技術都需要滿足四大條件,包括——(1)新穎性(Novelty):意指該技術正在興起,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但尚未廣泛使用;(2)適用性(Applicability):即該技術對社會和經濟具有重大用途和益處的潛能;(3)深度(

Depth):該技術正在由多家公司開發,重點是增加投資興趣和熱切度;(4)力量(Power):該技術有可能改變既定方式和產業的遊戲規則。

很顯然,這些技術的開發和商業應用潛能非常強大,能夠入選十大技術的元素,也正正是企業進行發展策略謀劃所需要考量和切合的重要元素。據論壇主辦方指出,該報告汲取了科學家、科研人員和未來學家的觀點,入選的十大新興技術必須具有顛覆性,不僅要對投資者和科研人員有吸引力,還要能在未來五年達到可觀的應用規模。換言之,這些技術的商業應用本身,就醞含著創新。

人工智能大顯身手

按照《報告》所列舉和闡釋的十大新興技術包括——

1. 驅動科學發現的人工智能(AI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雖然人工智能已使用了多年,但深度學習、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基礎模型的技術日益進步,正在徹底改變科學發現過程,而人工智能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在理解疾病、提出新材料以及增強對人體生理和心靈的瞭解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

2. 隱私增強技術(Privacy-enhancing technologies):存取全球數據集可以愈來愈多,加上人工智慧的新興力量,可能會帶來數據共享和合作的巨大改變。但充分釋放這一潛力將取決於解決與隱私、安全和資料主權相關的問題。隱私增強技術既可保護個人隱私,同時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的數據共享、處理和分散式分析(distributed analysis)。

3.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這些創新性的「表面」(surfaces)能把普通牆壁和表面,變成無線通訊智能組件,同時提高無線網絡的能源效率,有望實現從智能工廠到車載網絡的廣泛應用。

消除 26億人數字鴻溝

4. 高空平台通信系統((High-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s):這些系統以航空器、軟式飛船和氣球為載體,將移動網絡延伸至偏遠地區,為截至 2023 年仍缺乏網路服務的 100 個國家的 26 億多人提供網路存取,消除數字鴻溝。

5. 通信感知一體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6G網絡的問世,有助實現同步數據採集(感知)和傳輸(通信),其催生的環境監測系統,能夠助力智能農業、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感知和通信一體化設備,還有望降低能源和硅消耗(silicon consumption)。

應對全球變暖 紓解有希望

6. 建造世界的沉浸式技術(Immersive technology for the built world):這項技術是沉浸式的,由人工智能驅動。技術可改變了我們對基礎設施、建築和城市空間進行原型設計和模擬的方法。工程師、建築師和設計師能夠透過化身,在模擬真實環境的數位空間中進行交互,並以相較親自在場更有效的方式進行協作。

7. 彈性熱能材料(Elastocalorics):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對製冷解決方案的需求必定大幅上升。這項技術可實現更清潔、更有效的加熱和冷卻。它利用材料的熱效應來管理溫度。這些合金材料經歷一種被稱為「彈熱效應」的過程,在機械應力或放鬆時,它們會吸收或釋放潛熱,此舉對節能空調和製冷非常有效。

8. 能捕獲碳的微生物(Carbon-capturing microbes):這項技術是管理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和遏制全球暖化的潛在強大手段,有助減少溫室氣體,同時刺激生物燃料、肥料和動物飼料等有價值商品的生產。研究人員通過開發微生物——包括細菌和微藻——利用陽光或可持續的化學能,來吸收和轉化氣體。一旦能捕獲碳的微生物系統得到大規模部署,最終可能會對實現淨零排放做出重大貢獻。

9. 替代性蛋白質飼料(Alternative livestock feeds):取自單細胞蛋白質、藻類和食物垃圾的家畜蛋白質飼料,可以為農業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10. 能夠改善器官移植的基因組研究(Genomics for transplants):將基因改造器官成功植入人體,標誌著醫療科技的重大進步,為數百萬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者帶來了希望。

順筆一提,今年3月,美國完成全球首宗移植基因改造豬腎到活人體內,據《報告》指出,這項技術可望為未來治療各種疾病的突破鋪平道路。

新技術改寫未來 謀發展及早規劃

可以看到,2024年十大新興技術對人類健康,疾病治療、通訊、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未來三五年間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而每個領域的商業創新應用,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力量。

再結合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未來增長的新前沿」,與會者熱烈討論全球新經濟和工業革命4.0的未來發展,反映當前全球各個經濟體對於即將在社會、經濟和商業領域出現的「變局 」,積極作出前瞻性的謀劃和布局。事實上,數字技術、生成人工智能和持續發展等元素,正為現代企業的發展重新定位。企業要為未來確立新的願景,規劃未來增長,除了提升人才質素,更必須了解當前瞬息萬變的技術創新!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