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经济日报》,2025418

全球乱局不定 家族如何应对?

彭 倩

科大商学院金乐琦亚洲家族企业与家族办公室研究中心主任

笔者上月撰文,分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上台发动的贸易战,加剧地缘政治摩擦、金融市场震荡,在全球「大乱局」下,家族切忌短视,更需要以「利他」和「长期性」为投资策略主轴,缔结家族企业与社会共荣的双赢成果。

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欧洲与中东战火未熄的背景下,国际形势正面临进一步恶化的风险。随着特朗普提出对全球各国征收「对等关税」的政策,这一局势持续升温,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全球稳定发展格局遭受更严重的破坏。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家族企业及家族办公室亟需制定周密的应对策略,否则恐将在这一动荡时局中面临被时代洪流吞没的危机。

笔者前文强调了家族企业应避免短视行为,但未就风险管理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文将对此进行系统阐述。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具有显著的「朝令夕改」特征,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下,家族企业及家族办公室必须以战略定力为根基,以发展韧性为核心,构建系统化的应对策略。

低负债 高现金流储备

首先,从「风险管理」谈起。当前,政治与经济的多重不确定性持续笼罩全球市场。在此背景下,家族企业亟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根据笔者对家族企业失败案例的研究,过度负债往往是导致企业崩溃的核心原因之一。因此,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宏观环境下,控制负债水平、降低投资杠杆、维持低负债率,并确保充足的现金流储备,成为企业稳健经营的关键。

实际上,小到一个普通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维持审慎的负债水平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要件。以美国为反例,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 3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特朗普向全球开征「对等关税」,造成全球市场暴跌。虽然之后对大部分国家暂缓征收高额的对等关税90天,但对中国的关税不仅没取消,还加码至145%。然而特朗普苦苦等不到中国主动谈判的电话,却等到了不少国家抛售美债造成利率飙升的噩耗。美国今年大约有9.2 万亿美元将到期,以往美国的做法是发新债还旧债,但飙升的利率提高了美国政府无法还债的迫在眉睫的风险。因此纵使特朗普有百般算计,其对中国的高关税措施必不能持久,高负债的「外强中干」的美国,将更可能是主动妥协的一方。这个反例,值得全世界家族引以为戒。

多元策略分散风险

另外,家族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相应制度,制定完善的危机应对预案。 这一机制能够在极端情况或危机冲击下,为家族提供有效的防护,避免因突发状况而陷入困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风险管理体系必须纳入外部专业人士和顾问的参与。 他们的专业见解能够弥补家族内部的局限性,使应对策略更加全面、科学,从而增强抵御危机的能力。

此外,风险管理中的资产多元化不应仅限于投资组合或地域分布的分散,更要注重拓展外部合作关系。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合作伙伴,并通过更广泛的战略联盟,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更强的风险抵御网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协同合作才能带来更强大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应变靱性不可或缺

第二,长寿家族企业普遍具备一个关键特质——韧性(resilience)。由于这类企业的股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于家族内部,其决策机制往往能够快速「一锤定音」,无需经历与其他股东反复磋商的过程。这一特点直接关系到「家族治理」的核心议题。

在初创阶段,第一代创始人通常可以「一人决断」,这是最简单也最常遭人诟病的家族治理模式。当企业传承至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时,更有效的治理模式往往是集体决策。这种方式既能促进家族成员间的充分沟通与相互尊重,又能凝聚多方智慧。

但是,在危机时刻,企业需要的是快速反应能力。当面临千钧一发的紧迫形势时,家族企业或家族办公室必须具备足够的决策弹性,可能需要一位元强有力的领导者挺身而出,做出果断应对,切不可墨守成规,神话集体决策的重要性。这种临危应变的韧性、灵活决策的能力,正是危机时期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也是长寿家族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石。

守住家族价值观不动摇

第三,坚守价值底线至关重要。这里的「底线」,指的就是家族的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观为行为准则,方能明辨可为与不可为之事。笔者日前在给一班内地企业家做分享时,强调了「长期主义」(避免短视行为,不以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发展)和「利他主义」(追求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性。然而,随后一位讲者却大谈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建议家族办公室更多投资于军工或战时物资行业。对此,笔者难以认同——这种投机的做法无异于为战火添柴,对社会造成更负面的影响,完全背离了家族应有的底线。

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家族企业和家族办公室,必然以家族价值观为根本行为指引。唯有如此,才能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定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影响力投资」践行「利他利己」原则,对社会产生积极贡献,才是确保家族基业长青之道。价值底线的坚守不容妥协。因篇幅所限,其他重要策略如「拥抱变化 」等,将另文详述。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