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篇】— 刊於《經濟日報》,202428

AI淘汰人力漸進 巨變前夕規劃應變

李家濤

科大商學院利國偉商學教授、管理學系講座教授

人工智能(IT)取代人力,已然成為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大趨勢。這個由科技推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 4.0),既予人無限憧憬,同時亦為新時代的工業「智慧製造」,以AI應用程序取代人力而引發工人被「搶走飯碗」的普遍憂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基會 IMF)於 114日發表《人工智慧將改變全球經濟‧讓我們確保它造福人類》(AI ​​Will Transform the Global Economy. Let's Make Sure It Benefits Humanity)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將影響全球近40%的工作,並且會取代其中一些工作崗位。過去,例如工業 3.0時代(以電腦協助人力進行生產和製造),自動化和信息技術往往只影響常規性工作任務,衝擊人力密集和低技術的工種,但如今人工智能的 「智慧製造 」,卻能夠影響到高技能工作,是以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同樣受到IT技術發展的影響,而且據國基會的《報告》分析,發達經濟體面臨人工智能帶來更大的風險,比發展中國家更高。

職場崗位得失難料

《報告》估計,在發達經濟體,約有 60%的工作崗位可能受到人工智能影響。當中,有一半人,基於IT應用程式可勝任執行人類從事的工作,導致勞動力需求下降和招聘減少,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最終失去工作崗位;而另一半人則可能受益於人工智能集成,生產力得以提高,亦即IT對某些工作崗位起到「補充 」作用,使得職場崗位「有失有得」。在此發展變化中,亦有可能加劇收入分配不平等現象,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不平等。事實上,IT的影響是以複雜且效果變幻難測的方式,波及到整體經濟,這一點,也是與過去自動化取替人力只波及低技能工種的不同地方。

IMF發表這份《報告》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於 122日發表了另一份《人工智能面世後的疆域:透過電腦視覺實現自動化的哪些工作任務具成本效益?》(Beyond AI Exposure: Which Tasks are Cost-Effective to Automate with Computer Vision?)報告,指出AI對勞工市場就業崗位的威脅,目前是「高估 」了。由於建設AI取代人手的技術系統有成本,在成本效益的制約下,目前人工智能無法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取代大部分人手的工作。研究人員透過與「電腦視覺 」(Computer Vision)相關的工種進行調研,收集了 800種職業中近 1000項電腦視覺技術輔助工作任務數據,結果發現,大約只有 23%與「電腦視覺 」相關的工種受到衝擊,而最終遭AI以具成本效益的高效所取代,將人力淘汰出去。

取代威脅「言過其實」?

順筆一提,「電腦視覺 」,是一種透過技術賦能機器去擷取、辨別、分析現實世界的圖像、影像的信息,並將之轉換為機器自身能夠理解的AI應用。電腦視覺配搭影像和人臉識別,可以快速識別非法進入的來人,藉此提高保安管理效率。此外,自動駕駛,以至利用電腦視覺技術進行醫療影像分析,大大有助提高對病患者醫學診斷的準確性和速度。

當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CSAIL的研究報告以「電腦視覺 」相關的工種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只有部分(23%)與「電腦視覺」相關的工種,受到IT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所取替,顯示IT取代人手的威脅,並非迫在眉睫,不必對前景太悲觀。

不過,其研究成果看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為研究只聚焦於電腦視覺技術分析的範疇,如通過識辨大量及格產品的圖像後,檢查生產線上產品的質素,把有瑕疵產品剔除出來等性質的工作。但是,那些與「電腦視覺」相關工種以外的工種,包括AI提高生產力所創造出來新工種,甚或其他AI應用技術如聊天機械人(Chat GPT)等,結果也是否如此,即如報告的研究結果,只有稍逾兩成的工種受到AI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所取代,這個就業前景不太悲觀的推斷是否能夠同樣成立?再者,若建設AI系統的運作前期成本得到下降,是否也有更多的工種會遭AI取替?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思考和存疑的。

以複雜且變幻莫測方式衝擊經濟

因此,在AI技術以複雜且結果變幻不定的方式波及整體經濟,包括就業市場、就業技能更新換代等情況之下,不宜高估AI科技的短期影響;也不宜低估其長期性的影響效應。但肯定一點,是AI應用程式的自動化取代人力已成趨勢,某些工作崗位為AI所取代,以及就業技能更換代新之勢,都是無法逆轉的。

很顯然,人工智能對工作崗位和職場的影響,相信是一個漸進過程,就像工業 1.0時,從使用蒸氣作為動力,到實現機械代替勞力,展現了一個從發靱、過渡到完全實現的漸進歷程之中。

照目前發展形勢看,在AI技術持續發展和進步下,無論從國家以至企業發展的層面,都無可避免遭這個IT「智慧製造」時代巨輪帶動之下前行。所以,在這個漸進歷程中,也就是在巨變實現前夕,政府和企業必須利用好這個有限時間的「時機 」,來規劃應變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轉變。

對中小企業來說,有需要及時為公司適應技術進步作出業務和經營環境的新規劃,對AI給公司業務發展和人力資源作出短長期的平衡評估,以免錯失發展機遇。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曾作出研究,指到 2030年,全球有 8億份工作被人工智能和自動化 Automation)所取代,相當於全球約五份一的勞動人口,這個評估後果,無疑對勞資雙方都是一場考驗和挑戰。

及時規劃應變轉危為安

雖然人工智能的影響效應難以準確預測,但在目前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情況下,對短長期影響作出均衡不偏的考量,顯然十分重要,避免單邊過度悲觀或樂觀造成「信息扭曲」,影響了有效的決策。

這次AI 「革命」,對勞工市場來說,基於高低技術人員都受到波及,意味就業技能的更新換代,在廣度和深度上都相當巨大,需要及時有應變的準備和規劃。政府和各持份方應把握當前「漸進轉變」留下的空間時機,進行更多數據蒐集,制定規劃,對工人的就業技能進行再培訓;或建立失業安全網,來防禦和保護受AI影響造成的失業影響。「轉危為機」的機會,往往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可以說,在時代巨變前夕,及時規劃妥善應變,方不失為上策。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