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5年5月5日
高關稅逼製造業回流美國成嗎?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特朗普政府實施「對等關稅」顛覆全球貿易秩序,「關稅大捧」覆蓋全球所有貿易夥伴,嚴重衝擊多邊貿易體系,阻礙貿易自由流動,更使全球的供應鏈和生產鏈出現巨大的斷鏈風險,在全球宏觀層面,帶來世界經濟衰退危機,在微觀層面,對工廠企業來說,究竟是否繼續生產和發貨?
目前,全球供應鏈條備受衝擊。中美貿易也出現嚴重倒退。據國際貨櫃數據公司Vizion 的追踪統計,從2025年3月24日至4月14日當周,中國至美國貨運量從134,911個標準箱下降至81,239個標準箱,短短三周內急降39.9%。美國進口亦遭受重創,於 4月14日當周,隨着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加劇,進口美國的貨櫃預訂量按周下降12.15%,按年下降22.37%,扭轉了3月份漲幅,中國至美國預訂量按周下跌 22.14%,按年更急降 44.49%(見附表)。
附表:貨櫃預訂量趨勢(2025年 4月14日當周) | ||
全球預訂量 | 進口美國 | 中國到美國 |
按周變化(WoW) -1.57% | 按周變化(WoW) -12.15% | 按周變化(WoW) -22.14% |
按年變化 (YoY) -9.94 | 按年變化 (YoY) -22.37% | 按年變化 (YoY) -44.49% |
資料來源:Vizion |
從目前發展情況觀察,特朗普政府冀透過「關稅大棒」逼使製造業回流,重振美國製造業昔日雄風,但製造業回流美國生產 ,絕非純綷在當地設廠那麼簡單。雖然特朗普的大計短期或受到挫折,但有分析認為他還未必心息。究竟在中美博弈下,特朗普「對等關稅」這一招是否管用?
美國千方百計保科技領先優勢
在科技發展方面,自2017年以來,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美國透過關稅、出口管制、市場准入限制等手段不斷升級,力圖主導未來的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關鍵高科技,保持美國高科技領域的領先優勢。
有關科技產品,除科技服務行業——談到這裡岔開一筆,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並沒有觸及服務業,因此在科技服務上未見受到顯著影響,但在產品上,箇中的生產行業便難免首當其衝。然而,過去三、四十年,科技產品的生產,尤其電子產品,很多已非在本土生產,而是通過相對優勢和國際分工,分散到全球多地,以取得節約生產成本的優勢。
究竟美國的關稅政策如何影響到有關電子產品?於4月12日,美國政府將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列入高額對等關稅豁免清單,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發布更新指引,列出20項條目,只要是歸屬這20項的產品,回溯至美東時間4月5日凌晨12時1分起,報關時免適用對等關稅;而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評論豁免對等關稅的公告時強調,蘋果和輝達(NVIDIA)這類公司盡可能加快腳步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
電子產品豁免徵收對等關稅
何以特朗普政府將電子產品列入高額對等關稅豁免清單?其中一個主因,是這些電子產品,如手機等,即使是美國品牌、公司在美國註冊和上市,但生產往往都是在海外,包括在中國內地。高關稅一旦落實,則產品的原材料成本以至製成品價格,便無可避免大幅提高,使美國消費者無法承擔。筆者有朋友開玩笑地說,「今後除了內地的消費者來香港買手機,全球各地甚至美國的消費者恐怕也會前來香港購買——因為這些手機的生產和原材料,都是中國大陸一手包辦完成」。
正如上文提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想逼製造業回流美國生產,包括台積電的晶片生產。關於這個問題,有三點需要留意。
第一,縱使有企業回流,撇開當地是否有足夠技術工人不談,但在美國當地設廠生產,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至生產設備,都可能需要繳付關稅,因為美國政府仍然對多類產品課徵關稅,這些零部件和產品很多都是來自受「關稅大棒」覆蓋的國家/地區,因此回流美國生產,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築建一個廠房就可以成事。
美國稀土高度依賴外國進口
第二,更重要一點是,生產手機、 平版電腦、晶片以至電池等電子設備,都需要稀土礦物。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佔據全球70%的稀土資源和90%以上的稀土市場。根據台灣「優分析」網站引述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4年的統計資料,中國的稀土氧化物礦產產量高達27萬公噸,佔全球近七成(70%),略低於2016年的83%巔峰市佔率,但仍穩居全球壟斷地位。與之相比,美國雖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國,但只及中國六分之一產量(4.5萬公噸),全球佔比略高於10%。如今在中美激烈博弈下,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於4月4日公布了對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包括釤、釓、鋱、鏑、鑥、鈧、釔等實施出口管制。
缺稀土維生素生產難成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 4月 15日轉述德國數據統計公司Statista援引USGS的報告數據顯示,2000年至2023年,中國在美國稀土進口中佔70%、馬來西亞13%、日本 6%、愛沙尼亞 5%,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6%。到 2024年,美國稀土進口依賴度仍高達八成。美國100%的釔依賴進口,其主要用於電子產品、冶金、激光行業以及其它關鍵性行業。2020年至2023年期間,美國進口的釔中,有93%來自中國。可見即使製造業企業回流美國設廠,但在稀土金屬短缺下,也難以有效生產。
第三,從成本角度考慮,有分析指出,回流的製造業工廠,包括電子產品,若在美國本土生產,則工資成本、材料成本,以至所有產品價值鏈中的活動成本,都會令成品的價格較在本土以外生產為高,使產品出廠價格缺乏競爭力。
這三方面都會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力度和可持續性產生影響,從而令特朗普的利用關稅手段逼迫製造業回流的美好預期,大有機會落空。當然,特朗普的政策葫蘆裡賣什麼藥,外人只能猜測,但他通過激烈關稅手段,來重塑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結果如何,不僅牽動全球生產,尤其電子等高科技行業的發展,以上提出一些個人觀察和分析,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