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商学院通讯第60期

專題 Biz@HKUST Biz@HKUST 2 3 專題 2030 年的職位中有 目前尚未出現。 資料來源:The Institute of the Future 發表的 《The Next Era of Human-Machine Partnerships》 亞太區可行的 未來職場 隨著數碼變革,環球經濟面對極大轉變,今年年初科大商學院發表了一份 《亞太地區工作轉型》的報告,此研究成果源於科大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 (APRU) 學者團隊的一項跨國合作計畫。 自動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發展引起 21 世紀全球勞動 人口的關注和擔憂,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提醒大 家,即使預料科技發展的步伐將進一步促使人工智能更 廣泛地模仿人類的認知能力,但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就業 機會會因此減少。「始終新的工種會出現,所以不必過 份擔心。」譚教授說:「根據 Institute of the Future 的 一項研究估計,2030 年的職位當中有 85% 目前尚未出 現。」 根據國際研究調查,大眾認為科技對就業的影響整體而 言是憂多於喜。譚教授於 3 月 11 日在新報告《21 世紀 亞太地區工作轉型:重點政策影響》的媒體發布會上表 示:「始終某些職位被機器取代的可能性相當低,尤其 是需要同理心或與人接觸的職位。中小學教師正屬於這 範疇,但從事重複體力或認知工作的人,他們的工作被 取代的機會則相對較大。」 另一方面,將來可能會缺乏新職位所需的人才和技能。 譚教授指,數據分析、網絡安全及金融科技等領域在香 港已出現人才短缺的情況。 日新月異 未來工作轉變的新趨勢已呈現,我們可預期資訊科技急 速發展,標準規格化及科技的應用會持續在全球發生。 資訊科技的種種變化將改變工作人口的生活模式,並繼 續影響亞太區經濟的社會和文化面貌,新的工作文化及 社會價值觀亦會出現。 亞太區領袖必須推動中小學的科學、科技、工程、藝術 及數學 (STEAM) 教育,以促進 21 世紀的技能培養。譚 教授說:「此外,科大等學府應推動跨學科學習,將真 實生活個案及問題帶入課堂。」 技能轉移 然而,我們必須面對當前的危機,自動化帶來的影響因 行業而異,例如勞工市場的技能轉移會導致高技術工人 與低技術工人的收入出現落差。 譚教授表示,我們必須明白,年輕一代通常較能掌握科 技,而同時香港人口正逐步老化。「因此,我們需要再 培訓失業人士,鼓勵他們積把握終身學習的機會。」 65% 85% 現時小學學童中有 將從事新工作,這些工種目前尚未出 現。 資料來源:2016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 未來新職位

RkJQdWJsaXNoZXIy MzUzMDg=